李隆基向杨国忠问道。
“臣附议。”
杨国忠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也不敢多说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杨国忠感觉到文武百官对他态度的改变。
他低估了安禄山,没想到这个杂胡一眨眼到达黄河边。
沿途的郡县太废物了,竟不能多阻碍几天。
“令陈留太守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以陈留、荥阳等六郡彍骑为主,郡兵为副,招募乡勇,死守郡城,拖延安贼至东都的时间。”
“令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乘坐驿站快马回长安,率领京兆、冯翊、扶风等地彍骑、飞骑,与洛阳高仙芝汇合,共击叛军。”
“令陇右节度使征调河西、陇右的劲兵精骑,立即出发,前来长安,镇压叛乱。”
“再派遣特使到达波斯。
若天水王病情有所好转,乘马车加速回长安,不需要西域的兵马,河陇精兵由天水王统帅。”
战况危机的时候,李隆基脑子短暂清醒过来,下达一连串的军令。
“陛下英明!”
大臣们浑身一震,要如此,大唐一定能将安禄山覆灭。
河陇军是天水王的老部下,率领老部下,挥之如臂。
就看天水王的病情如何,这么久了,也未听到什么消息。
只有目光短浅的杨国忠,心中依旧在咒骂李瑄病死。
他认为援军一到洛阳,安禄山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安禄山起兵是自寻死路,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启奏圣人,现回纥臣服,北面无忧,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可派遣大将率领朔方军、河东军,向东出井陉进攻河北,直捣其老巢范阳。”
裴遵庆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趁杨国忠势弱,大臣们可在此时发表意见。
国家危难,忠臣义士忍不住挺身而出,不再害怕杨国忠。
“安思顺回来后,谁能担起重任?”
李隆基觉得这是好办法,让安禄山首尾不能兼顾。
“回圣人,臣监察朔方的时候,发现原朔方兵马使郭子仪善于治军,深受士卒爱戴,可担此大任。
只是郭将军的母亲于去年去世,郭将军正在家中守孝。”
裴士淹向李隆基举荐道。
“臣也听说过郭将军,他戍边三十多年,在天宝元年左右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军使。
边塞平静,也能深得军心。”
陈玄礼也举荐郭子仪。
“国家危难,当夺情启用郭子仪,封郭子仪为卫尉卿、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率领朔方军,东讨安贼!”
“另迅速派遣使者探查河东诸军的消息,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李隆基下召道。
这种情况下,停止守孝,是符合常理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