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作为叛军的最先劫掠地,叛军在这里率兽食人,奸淫掳掠。
百姓但凡反抗,会被叛军毫不留情地杀死,以至于出现“露胔蔽野”
的惨状。
李光弼看到常山白骨露于野,忍不住嚎啕哭泣。
安禄山叛乱,灾祸却要河北的百姓承受。
李光弼第一时间下令收敛郡中尸体,酹酒祭奠阵亡军民。
被叛军囚禁的人,也因李光弼的到来得到释放。
此时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燕军大将中在河北剿灭不投降的郡县。
他们得知李光弼到来后,引两万胡骑,到达常山城下,准备将李光弼这伙援军击杀,成就自己的功绩。
史思明自信以自己人多的优势,还都是骑兵,一定可以将唐军剿灭。
李光弼也想了解更多,于是善待俘虏史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得知史思明的动向和具体兵力。
他知道不能和史思明的骑兵硬碰硬,聚兵回到常山城中防守。
不久后,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不由分说,直接攻城。
李光弼用按军入守、以逸待劳的计策,坚守常山城。
他将属下兵马分为四部,以擘张弩五百连番射敌。
这样“列队之法”
,使强弩一波接着一波,没有间断。
一番防守后,燕军还未摸到女墙,就死伤数千人。
史思明对城墙上李光弼大骂,不得不停止进攻常山城,将军队移驻远处。
李光弼见叛军士气懈怠,军容不整,出城南,夹滹沱河列阵,威胁叛军。
史思明倚仗较近的饶阳有援军,仍休整士卒,企图再战。
一天后,饶阳燕军五千人果然来援。
李光弼的探马探查到燕军的行踪后,派轻骑数千隐藏行迹,截杀援军。
当五千燕军援军在野外埋锅造饭时,遭到唐军轻骑突然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史思明得到这个消息,大为恐惧,立刻率领主力骑兵撤退。
但史思明不甘心,又暗中派奇兵切断了唐军的粮道。
想使李光弼的军队无法得到太原的粮草。
李光弼见招拆招,令麾下将领击退截断粮草的叛军,轻而易举将草料运回常山城内。
无计可施的史思明只能退兵,将河北郡县所有的兵马聚集在一处,再与李光弼决一死战。
接下来的结局,也就众所周知了。
郭子仪率领朔方军来援,于九门城外,大破史思明、蔡希德等两万叛军。
史思明和蔡希德等将狼狈逃窜。
他不得不向洛阳的安禄山求援。
使安禄山支援史思明一些精骑和新兵。
好在郭子仪、李光弼没有乘胜追击,得到朝廷的军令后,收拾辎重退出井陉。
“杂胡伪帝,不会长久。
现在不是考虑他的事情,而是我们要如何去做?”
“先前圣人下诏回长安勤王,现刚出井陉,秦王的军令就再次到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