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哪儿能啊?李佳爷爷说了东迁这事儿朝廷还得准备两三年呢,现在只是写了个告示通知一下咱们,官员们负责给万岁爷理出个东迁的旗人名单,等咱真的往东边关外去了,朝廷会安排车队送咱们一起过去的。”
听到这话小丫也变得眉开眼笑了起来,她对住在哪个地方不太在意,只要能一家人在一起就行了。
狗蛋儿心中则不禁有些沉甸甸的,他还惦记着夏日在乡间小道上遇见的富贵好心人,一想到这次离开住了两代人的京城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这里。
他不由抿着唇往内城的方向望了一眼,心中暗道,等他长大了一定要靠着自己的本事重回京城,到时候寻找好心人来报恩!
狗蛋儿家在为东迁之事而喜悦,村落中其余的贫苦旗人们也在为等回到老家之后能享受的优渥政策而高兴。
民人们原本是对旗人东迁的事情毫不关心的,但在听到等明年开春,东北之地就放开了,若有关内的民人愿意迁移到龙兴之地、落户屯耕,朝廷也会相应划分耕地、帮助建造房屋时,走南闯北的大行商们最先激动了,纷纷打起了做东北之地皮子与人参的生意。
行商们的商队也陆陆续续将“明岁起关内民人可以随意到关外”
的消息传到了其余省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无房也无田的民人们闻讯也都不禁动了心思。
任何时代都不缺爱冒险的人,关外虽然苦寒,但胜在土地肥沃、出海也便利啊,如今海禁已开,海贸的高额利润已经被许许多多聪明人看在了眼里。
在这个信息传播不方便的年代里,胆子大想要“进关东”
闯一闯的无房无地民人们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了般,纷纷托关系去打听京城中的情况。
等到几十年后,蓬勃发展的龙兴之地成为了北方除京城、天津卫外,第三个发达的繁荣经济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第110章东宫临盆
此刻连老爱一家人也完全设想不到等东北解禁后,龙兴之地究竟会迎来多少拖家带口的外地人员。
随着景山上的树叶一日黄过一日,京城的秋意变得愈发浓郁了。
弘晞已经将告一段落的八旗之事抛在脑后,忧心起了他额娘越来越高耸的肚子。
怀胎已有七个多月的太子妃,肚子大到她站起来低头都瞧不见自己的脚尖。
双胎往往会早产,随着胎儿月份的增大,储君父子俩也肉眼可见的变得愈发焦灼,精神状态瞧着还没有太子妃的好。
太子爷时常不顾规矩,半夜里宛如做贼般偷偷摸摸的从前殿跑到后殿里挤上太子妃的床睡觉,更甚至会在黑乎乎的床帐子里,盘腿坐在床边,低头瞧着自己福晋的大肚子忧心忡忡地一看就是一整晚,生怕一个错眼就出事儿了。
心理压力极大再加上严重的睡眠不足,使得太子爷的身子很快就消瘦了下去,合身的袍子变得肥了,眼底下的青黑色也十分浓重,甚至白日在御书房里帮着万岁爷处理政事时,都是哈欠连天的,常常听着听着政事就靠在椅背上闭眼睡着了。
还远远不到个子抽条年龄的小太孙也同他阿玛一样,瘦了不少,一张圆润的小脸都有了尖下巴,可把太后娘娘给心疼坏了,每回在宁寿新宫中瞧见来给自己请安的小太孙了,都得拿着极具蒙古风味的小点心投喂一番。
父子俩这一副睡不安寝、食不下咽、如临大敌的模样也把万岁爷与诸位皇阿哥们吓了一大跳。
康熙也只好将原定在秋季的南巡之事往后拖到了明岁,准备等东宫顺利生产完再另外找时间带大孙子出宫巡游。
相比起父子俩的紧张,兴许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最了解,进入孕后期的瓜尔佳氏心态倒是十分平和,面容也是红润的,得益于身边宫人精细的照顾,她除了肚子极大外,四肢还是纤细的。
待瓜尔佳氏将《红楼梦》翻来覆去的足足看了三遍后,中秋节已经庆贺完了,北方又连着下了好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层林浸染的景山地面上堆积了厚厚一层枯叶。
时至深秋,心心念念着要入宫读书的小弘昱、小弘晴、小弘晖也终于在九月初,兴高采烈的背着做成小动物形状的双肩包,进入了南三所的启蒙书房与他们十七叔胤礼做了同窗。
作为如今宫里年龄最小的皇子,小十七的性子与前面的哥哥们都不像,他十分腼腆还非常容易害羞,不像是骑在马背上的小阿哥,反而像是养在深闺中的小姑娘,偶尔在御花园中玩耍时看到陌生的宫妃了,都会忙不迭地迈着小短腿匆匆跑到自己养母端嫔娘娘身后,用两条短胳膊抱着董氏的大腿,在其身后探出半个小脑袋,宛如一只毛茸茸的幼兽般,小圆脸红彤彤的,清澈的大眼睛上蒙着一层亮光,羞涩地对着来人奶声奶气的称呼一句“某娘娘”
。
性子爽利的宜妃在紫禁城中沉浮多年,见惯日天日地的小霸王了,哪曾见过这般害羞的小皇子啊。
中秋节时,她抱着一岁多的小铁蛋儿去宁寿新宫中给太后娘娘请安,恰巧撞上了带着小十七前来的端嫔。
看着小十七羞赧的可爱小脸,宜妃一时之间没忍住抱起两岁多的小家伙在白嫩的脸颊上亲香了一口,在场众人当即就看到十七阿哥一张白皙的小圆脸与两只耳朵和脖子瞬间升温,一下子就变得好似是煮熟的红虾子,坐在皇太后大腿上的胖乎乎小铁蛋儿还一副傻乐的模样,奶声奶气“咯咯咯”
笑着拍打小手,叔侄二人截然不同的反应直接把所有人给逗笑了。
自此后阖宫上下也都知晓了十七阿哥那比纸还薄的脸皮子。
内向又有些社恐的小胤礼原本是独自启蒙的,如今撞上了与他年龄相近、简直是行走中社牛的三个活泼侄子。
一对三,没过几日,小胤礼就被侄子们给彻底打败了。
虚岁五岁,在四个小家伙隔壁书房中启蒙读书的小十六常常看到放学的钟声一敲响,他的三个侄子就拉着自己十七弟像是一阵清风似的、说说笑笑地跑出南三所,一眨眼就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儿跑没影了。
每当此时,胤禄都得在心中摇头默默流下两道宽眼泪,暗自直呼:不羡慕、不羡慕、他是明年就要挪到尚书房中正式进学的大孩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