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郡主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再次盈盈一拜:“臣女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造福一方百姓。”
李郡主离开后,向丁便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育改革。
他深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人才是关键。
他下令在各地兴建学堂,广招学生,不分贵贱,皆可入学。
同时,他还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力求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时间,各地兴学之风盛行,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学堂,接受知识的洗礼。
百姓们纷纷感叹,这盛世,真的来了……
“陛下,”
丁瑶走进御书房,轻唤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臣妾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向丁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向丁瑶,温和地问道:“爱妃有何事,但说无妨。”
丁瑶略带犹豫地说:“陛下,臣妾近日走访后宫,发现宫中开销甚大,许多地方都可节省一二……”
向丁认真地听着,他知道丁瑶并非吝啬之人,她提议定有其道理。
丁瑶继续说道:“如今国库虽充盈,但百姓生活仍未恢复到战前的富足,我们更应该节俭,将钱粮用于赈灾济民,兴修水利等方面。”
向丁赞许地点头:“爱妃所言极是,朕定当谨记。”
他并非贪图享乐的君主,只是之前忙于战事,无暇顾及这些细节。
自此,丁瑶以身作则,带头在后宫倡导节俭之风。
她将宫中奢靡的摆设撤下,日常衣着也力求朴素,宫人们见皇后如此,也纷纷效仿。
后宫的开销大幅减少,节省下来的钱粮全部拨给了户部,用于赈济灾民。
除了在宫中倡导节俭,向丁和丁瑶还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日,他们伪装成一对商人夫妇,来到城外的一处村庄。
“爹,娘,我饿……”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拉着父母的衣角,可怜地哭着。
向丁夫妇心中五味杂陈,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沉重。
“老乡,这几年收成如何?”
向丁关切地询问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
老农叹了口气:“唉,别提了,去年闹了蝗灾,颗粒无收啊!
今年要不是朝廷减免了赋税,还发放了种子和粮食,我们一家老小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
向丁和丁瑶听着老农的讲述,更加坚定了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回到皇宫后,向丁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陛下,”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臣建议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同时推广新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