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壮较多的屯田,张既想了想说道
“这个目前顺利,各队把地分给各户,哪户人壮,地好,工具多,哪些搞得好。
也有两个屯,是像老弱一样,互帮互助,以工换工,用一天牛,换三天人帮忙。
搞得还更好一点。”
“不过,有一个青壮多的队,本来把地和工具集中到二十户,结果反而搞得很不好,内部争斗,矛盾很大。”
“他们是军屯还是民屯?”
“是军屯”
童远想了想说道“还真是西凉老兵凶狠自私的风格啊。
让他们把地和工具分回去。
不过,他们暂时降为民屯。
这样自己内部乱成一团的兵,必须吸取教训。”
“另外,这回生产搞得好的屯,全部在过去分配的基础上,增加副食配给。
搞得最差的,军屯待遇降为民屯,其余副食也不要想了,没他们的份。
当然,并非用心出力、分工合作原因的,可以酌情考虑。”
张既答道“诺!
对了,要不要推广老弱搞得好的那些队的方式?”
童远说道“可以在各屯宣传,但不从我们这个角度推动。
如果各屯、队愿意且合适,让他们自己决定,县乡吏员这边做好宣传和支持就足够了。
青壮多的那种搞得好的也一样。”
他又补充道“不过,那几个老弱儿童比较多,分工合作特别好的,除了物资鼓励以外,我打算让教学识字和技能的人,重点关照一下他们。
这也是他们应得的。”
张既笑道“甚好,在目前吃食标准之下,进一步提升和推动教育以及上升通道,是比多分物资更好的办法。
相信那些老人家都会很感动的。”
除了部分近期分配的以外,粮食主要集中在郃阳。
这两县情况就暂且这样。
然后是河东这边几县的情况了。
河东搞屯田的主要是皮氏、汾阴、北屈、平阳和杨县这五县。
之前一共安排了十五万人,其中七万多包括家属在内的军屯,剩余为民屯。
这几个地方,宿麦种植得很晚,此时刚刚完成收获,估计不会向张既那边可以很快统计上来。
不过,有裴徵、裴缉这样的能人,以及面前从河对面交换过来的优秀屯户,估计很快就有结果。
不出十日,河东这边也有了结果。
不算各地豪强以及其他诸县原本就有种植宿麦的地方。
光算五县的军屯、民屯,共收获,麦子七十九万石。
其中,人口较多,土地相对平整的皮氏、汾阴和平阳就超过六十万石。
杨县也有十万石,至于山里面的北屈县,本来就没有照搬各地种麦,而是以牧猎渔矿为主。
所以产量较少。
不过,经过换算,亩产比对面低不少。
只有二百七十多汉斤,也就是后世的亩产麦子,接近一百四十斤的水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