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子正式接管渔郡不久,以万平口军港为基础的大型商贸港口也在不断扩建。
一时间整个渔郡都陷入一种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来,不少百姓因为萧字营高额的奖赏自发加入工匠队伍。
在海港的建设中,从羊城郡到来的陵水商队充当起了后勤官的作用,运来了一批批粮食和物资。
对于像陵水县制造的铁器、陶瓷、烧酒等商品,也让这些成为临时劳工的百姓感到新奇。
现在李贵基本已经不会随着商队在各处行走了,留在陵水县安度晚年,大部分工作都放手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富。
要说萧九眼前的红人,除了周进、金子、张奔这些官员之外,就要数得上陵水商队的李贵了。
自从萧九的势力像野草一般疯狂壮大之后,一切都步入正轨,之前被萧九信任的后勤官老马也退居幕后,住进了萧九的郡守府成了一名管家。
自从老马将权力放下之后,萧九集团后勤有关粮草、钱财方面的工作便由周进和李贵在掌管。
其中周进只负责军中粮草以及府库的统筹计算,而李立这个商会会长则是为萧九行商赚钱。
虽然眼下时局动荡,可光是陵水商队从冀州已经更远的直隶行商所获得的收益每年就有数千两之多,这还不算大炮、火药这些军工产品。
所以即便萧九总是调拨手下兵将各处流窜,在军队后勤方面还是不缺钱的。
特别是这次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渔郡,等到万平口的海港建成,便能彻底打开南境的商路,而且航运比起陆路而言也要省去不少的成本。
所以这次李富此次带着商队前来,不光是在此处行商,更是带着萧九的命令。
此次李富不光携带了大量地金银,同样还要担当起海船督造地监工。
萧九所要制造地是能乘风破浪支持远洋航行地巨船,若是有偷工减料可是万万不行。
面对萧九临行前的嘱托,李富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陵水商队沿着海岸线远行各地地场景。
除此之外,陵水商队还要负责起渔郡守军地粮草、军饷地供给。
要知道现在的渔郡在天下人眼中还是个贫瘠之地,因为没有适合耕种的农田导致渔郡空有偌大的土地,可人口也才看看十数万人,其中还不乏世代打鱼为生的渔民。
只不过按照萧九的设想,只要万平口的海港建立起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就看李富和他的陵水商队怎样经营了。
就在陵水商队开始运送了大量商品货物以及巨额银钱在渔郡会见如图时,羊城郡郡守府中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郡守府地后院中,萧九用手轻轻抚摸着眼前一个木制的纺织机器,嘴角还带着止不住的笑意。
倒是一旁抱着孩子吃奶的李洛瑶见萧九如此入神,忍不住出声打趣,“萧大人看了这么久,是喜欢上这个铁疙瘩不成?”
萧九此时正全身心的观察着身边的纺车,嘴里脱口而出,“当然喜……”
话说到一半,萧九回过神来咽下了后边的话,扭头看向自己的夫人。
可李洛瑶此时已经抱着怀中的婴儿准备返回屋子了,“既然如此喜欢,小萧大人以后就和那块木头疙瘩过得了。”
听着李洛瑶的打趣,萧九只能讪讪一笑,努力缓解脸上的尴尬。
倒是一直站在旁面的那个工匠,何曾见过这种场景,不由将脑袋狠狠低下。
这还是那个平日里冷着个脸的萧大人吗?听说他下令砍地主乡绅的时候可是连眼都不眨啊。
略显局促的工匠顾不得多想,萧九的声音就缓缓传入耳中。
“你的这东西一天能织多少布?”
那工匠听见声音,急忙地开口回答,“回禀大人,这织布机一天能纺麻线半匹或者棉线三寸,只是这器具倒是和萧大人所说那种不同。”
听着工匠说这机器一天能纺出半匹布,萧九根本就没听后面说了些什么,嘴里一连说出三个好字。
其实这纺织机是不是自己所说地那种样式并不重要,最重要地是能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这工匠的说法,若是使用这种新式的纺织机,纺织效率可以增加整整一倍。
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这纺车太过庞大笨重,制作起来也要消耗不少功夫。
可现在萧九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资源,至于纺车体型过于庞大,那就干脆建一个大点的纺织厂,反正现在自己是郡守,批多少的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其实在这个封建时代,手工业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了能工巧匠改良机器。
而是现在的社会制度一切都扎根在土地和耕地上,所有人都在为了一口粮食发愁,不可能发展出大规模的工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