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勒佛的身后,也即大屏风的背面,是神将韦驮菩萨,为四大天王座下的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的护法之神。
韦驮背靠着弥勒佛,面向着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半山寺天王殿韦驮菩萨的金刚杵是扛在肩上的。
艾祥知道韦驮菩萨的金刚杵在不同的寺庙里有不同的拿法。
第一种是扛在肩上的,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第二种是平端在手中的,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第三种是杵在地上的,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是不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的。
穿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硕大的宝鼎,上面刻着半山寺的寺名。
北侧摆放着一个燃香供佛用的大香炉,殿前还有旗杆一对,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
大香炉里香火很旺,香烟缭绕,游客们纷纷走向殿前大院一侧的红烛架旁,将红烛点燃后放上烛架,再用红烛点燃手里的香火,之后,转身将香火恭恭敬敬地插入香炉中,神情肃然,双手合掌,向佛菩萨祈祷着自己的心愿能得以实现。
艾祥也跟着黎玉莲到法物流通处请来了香烛,依样先将红烛点燃放到烛架上,再用点燃的红烛点燃了香火。
随后闭上了眼睛,一边在内心祈祷所愿,一边向着心中之佛躹躬三拜,再将手持的香火插进香炉之中。
看着在炉中燃烧的香火,黎玉莲回头招呼艾祥说:“我要去照堂找协助住持管事的大和尚说香料的事,就不陪你了。
等一会儿办完了事,我们在山门那里相会后再下山,你看好不好?”
艾祥知道照堂是在法堂之后的一处建筑,因光线不太好,取名“照堂”
,有佛光普照之意,是寺庙管理人员向僧人发布消息的地方,也是处理寺中一般性事务的地方。
艾祥也想独自在寺中走一走看一看,就点点头答应道:“你忙你的吧,到时候我来找你,或者在山门处等你。”
艾祥独自走进大雄宝殿内,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及法器,使大雄宝殿内显得庄严肃穆,令来此拜佛者肃然起敬。
佛教的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一般的殿堂是三开间的,大雄宝殿为九五开间。
艾祥翻阅过有关佛教的典籍资料,也因此知道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
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
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雄镇大千世界,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
宝殿的“宝”
,是指佛法僧三宝,这便是大雄宝殿名称的由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