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实权,虽说没有把漕运总督兼河道总督兼凤阳巡抚交给周玉章。
只是给了个郎中,但也将大明盐引勘合这一块的实务交给周玉章去做,说白了,是肥缺。
“宫聚老了,玉章又赴南京,当地土著无人弹压。
安能不生起乱来?”
丁一也很无奈。
地盘多了,就得治理。
治理就得有人才,现在他就是人才不够用啊!
倭国还好说。
大明六部各自派员过去,催收战争赔款就是。
朝鲜那边要派人,两广要派人,相当于国有工业的两广工业部要派人,几内亚那边也要派人,吕宋、爪哇……哪个地方不够人?更不要说军方这边也一样要人了。
几个书院,说起来丁一弟子满天下,十年来,成千上万的学子。
但是,一年毕业的,也就几百人啊,就算这两年丁一授意,略为放宽了标准,也不过千人。
而军队还好说,学生进去见习带兵,第二年就转正,也出不了什么大的乱子;地方吏员的话,刚毕业的学生,难道就让他去当某一处的首领官么?放在工厂或是放在地方,谁放心?
一个是人不够分,一个是分了也不可能马上见效。
这就是丁一头痛的问题,甚至他独处时,常很无奈的自语抱怨:“哪有肥仔水啊!
我恨不得把书院的学子,全喂上肥仔水和金珂拉啊!
全都能催熟了!”
人不够用,自然就会乱。
以至于现在连刘吉都知道肥仔水这梗了。
“朝廷不是派员前去任职么?”
许彬接过报告,戴上老花眼镜端倪了一会,抬头向丁一问道。
丁一听着就苦笑了:“八股进士,于此时不失为选官之策,但只会做八股的文人,去到云远,却哪里镇得住彼等土著?”
说着他示意刘吉过来,对他说道,“让朱永准备一下,如果局势不妥,两广这边胡山看着,让朱永带一个警备团到云远去。
是否入云远,由杨守随自决之。”
“行文给朱动,让爪哇那边,调一个陆战营到阿拉干王国,随时准备平叛,便宜行事。”
“行文给杨守随,云远天地会、忠义社的负责人,要对此负责。”
丁一很无奈,他这也是先做预备了,尽管目前看,事态还没坏到这地步。
但一来一去,海路上花掉的时间,往往等到命令去到两广时,早就跟现在的情况不一致。
刘吉应了,马上招呼书吏,起草文件。
随着更多的西方船队,载着瓷器和茶叶回到欧洲之后,云远的事态也渐渐被诸国所知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