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沉吟了一阵。
对着刘吉吩咐道,“不必再拖了。”
“先生圣明。
世间本无万全之策。”
刘吉向丁一行了礼如是称道。
于是就在丁一准备赴欧洲之前,陈三从士麦那挥师向东,打下以弗所、米利都两地之际,定都立国。
经诸方所协,暂以士麦那为行在,也就是临时的首都,定国号:明。
诸国称之为西明,以与华夏大明有所区别。
丁一拒绝了所有开国大典的提议:“他日京师抵定,再教万国来朝不迟!”
然后他带着警卫团,由爱琴海舰队护送,直接驶向马赛,准备从马赛上岸,向巴黎进发。
事情对于丁一来说就是这么定了,但对于于谦和刘吉来说,就还有一大堆事要办。
说穿了,就是利益切割。
首先就是苏伊士运河,刘吉和曹吉祥、陈三等人,包括王越、万安,都是坚决认为,这运河的利益,应该是全权属于西明所有的。
他们的理由是丁一打下来的,许彬当时也是不容于朝廷,是丁一带他西来之后,委以重任的。
而杜子腾和于谦对此的态度有点犹豫,他们认为,当时丁一率领的是大明的军队啊!
怎么能说跟大明没有关系?感觉这说不过去,所以提议和大明磋商,进行利益分配。
这个丁一是全然不管的,但于谦和刘吉,不得不管啊。
还有就是阿拉干王国的归属问题,阿拉干王国的现任国王,跟在丁一身边打了好几年仗,才回去接任国王的婆修膘,那就是个刺头吧这么说。
除开丁一,想让他服气谁,绝对是没门的,丁一立国,阿拉干王国就求内附归属,婆修膘自请去王号,出任总督。
但阿拉干王国,法理上是大明的属国,这又是一笔不得不算的帐。
爪哇、吕宋那边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朱动和何铁蛋,直接玩起绑架民意了,弄什么万民书,往大明京师送过去。
意思不外乎就是要归附大明靖海郡王麾下云云。
还有就是丁一这回很坚决地请辞四海大都督府、安西大都督府的总督职务。
丁如玉和柳依依等人,也尽数要求西迁而来。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包括大明第一师、大明第三师、十个陆战旅的归属;东海、南海、西海、地中海舰队的归属;广东工业部的归属等等。
这也是李秉为什么劝丁一,暂时先不要立国的原因。
因为不立国定都,就算有个帝号,就算西方君主都当丁一是君主看,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含糊着先凑合。
但一旦定都立国了,不可能不做切割。
再怎么一套班子两个牌子,都立国了,还怎么弄?大家各有各的国库,各有各的统筹和利益归属啊。
这些文书去到天津起水时,足足装了三辆四轮马车,才搬运完。
因为涉及的东西太多了,而路途又远,所以不得不事先做了多份备案,以便双方磋商。
这些都是国之大事,不可能由得刘吉随时应变去胡乱应付的。
不过大明京师的一众大佬,马上就陷入了各种扯皮与争执之中。
无论是对苏伊士运河还是东海、西海、南海舰队,他们都体现了寸步不让的劲头,这一点倒是没有乎刘吉的意料之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