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这位赵夫子是以前朝鲜的大官,后来因为不满日本对朝鲜的吞并,就辞职不干了,后来乐浪光复之后,政府有意请他出山,他也拒绝了,后来就到了这里。
今天他家来了两拨客人,其中一个还是日本来的,村民就不免有些奇怪。
几个村民就在议论。
“赵夫子不是最恨日本吗?怎么还会让那个日本人进屋?”
“可能是熟人吧。
在日本在朝鲜管了几十年,总会有些打交道的……”
“这赵夫子学问这么好,为啥不出山做官啊。”
“哈哈哈,遗老遗少嘛。
他大概还留念朝鲜小朝廷吧。
就和前清的一些官儿差不多,好比那川督锡良,文总都请了他好几次,才肯出来当个什么委员。”
“是政协委员……”
随着简体字的推行,以及遍及到每一个人的强制扫盲运动。
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和原时空的同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按去年年底的统计,中国目前的识字率已经达到92%,还剩下的那8%,大多数是新领土的原住民和年纪实在太大的文盲。
多福二村90%以上的村民都能看懂报纸,再加上广播电视等新型媒体的普及,他们的见识也大幅度提高,政治国际军事之类的话题,扯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的。
…………………………………………………………
村民们讨论的赵夫子,此时正在家里款待几位客人,石原莞尔赫然就在其中。
“赵总赞,真是没想到,您居然会到中亚这里来,昨天在市里看到令郎,才得知您已经移居这里了。
这里离朝鲜有万里之遥啊……”
石原莞尔有些感叹的说道。
“石原先生,我早就不是什么总赞了,你就像当地村民那样,叫我赵夫子即可……”
赵夫子笑了笑。
两人说的都是汉语。
这并不奇怪,在当时的日本和朝鲜,汉语和汉字是上层通用的,要是不懂的话,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在上流社会根本混不开。
赵夫子名叫赵成夏,在朝鲜李朝末期担任过礼曹参知,一直反对引进日本势力。
后来那个“大韩帝国”
(日本傀儡政府)成立后,他又担任礼仪部总赞。
后来日本撕下脸皮,直接吞并朝鲜后,他就没干了。
朝鲜光复后,经过调查发现他以前也算是亲华派,就准备让他出山到政府任职,但他以身体不好为借口拒绝了。
但是他对中国政府也很合作,所以没有像那些死硬派一般被劳改。
后来搞集村并寨时,出于某些考虑,他家就被分到了西海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