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向地主租赁土地的广大农民受的剥削更重,境况自然更为艰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农民啃树皮、吃草根已经不是新闻了,卖儿鬻女的更是到处可见。
因此在一战进行的期间,日本就爆发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米骚动”
。
起因就是1919年6月,日本宣布增加向欧洲和非洲派军,消息传出后,米价就开始飞涨了。
5月份的米每升的价格是1角6分,到了6月5日就涨到了3角8分,随后天天都在涨价,到了6月11日,米价涨到了每升5角5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经济结构,因为日本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残余的结合。
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面却因为国内保持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剥削的苛酷、土地的零碎分割、技术的落后等等,使农业无法供给城市工业以充分的粮食和原料。
再加上在战争期间,大量增加工厂规模,扩充军队数量和向欧洲派遣民夫,也造成了国内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了日本在1919年的粮食产量还战前还少,而另一方面,城市、军队等需要粮食的人口却大大增加了。
不过,其实认真算起来,日本当时虽然耗粮增加,粮食减产,但也并不缺粮,至少没缺到这个份儿上。
因为他们的花费都是由英法买单了,而他们也利用这笔丰厚的“卖命钱”
从中国进口了不少粮食,仅仅是1918年,就从中国进口了730万吨粮食,1919年上半年又进口了420万吨。
而当年日本的粮食缺口也不过300万吨不到。
前面说了,日本获得的战争红利并没有惠及下层屁民,权贵豪门和资本家地主们一直是靠着饥荒和战争来攫取新的利润。
他们大做投机生意,米越不够,他们也就越囤积居奇。
即使有着从中国进口的粮食,他们也同样宣称粮食不足,这米价自然也就扶摇直上了。
米价的暴涨,严重地威胁城乡劳动人民的生活。
不要说普通的工农,就连监狱的看守和城市里的警察,也有人控诉物价,特别是米价的高涨,无法生活下去。
总之,米价的飞涨使原本就很苦逼的日本下层人民,更加过不下去了。
日本广大人民都大声疾呼,要求立即制止地主、资本家的囤积居奇,迅速输入外米并降低米价。
但是,日本政府是以保护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为第一天职的,是为权贵们服务的,它哪里会把屁民的要求放在心上。
它反而说什么国民思想变坏了,必须普及宗教观念和发扬道德感等等。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让日本屁民们更加愤慨。
这样,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就急剧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
“米骚动”
就在这种斗争形势下爆发了。
这次群众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为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
“米骚动”
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
的口号。
这次群众暴动规模极大,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群众斗争的浪潮冲击了全日本四分之三的地区,包括了东京、大阪、京都等大都市在内的3府、32县,日本各阶层的人民约一千万人以上卷入了这个斗争。
尤其使日本政府震惊的,是在吴港的暴动中,海军士兵也参加进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