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次也被从“东方之王”
的美梦里抽醒了,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老大依然是老大。
虽然曾经衰了一会儿,但那也只是历史的特例,在正常情况下,东亚这边的这顶皇冠是绝对不容他国觊觎的。
在癸丑战争之后,日本的有识之士不禁哀叹:“日本离天堂太远,离中国太近”
。
从此绝了往东亚大陆发展的念头,但是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被欧美列强占完了,日本根本没有发展的地方。
不过随后一战爆发,事情的转机出现了。
在各种机缘巧合之后,日本得到了葡属东非这块宝地。
这个时候,日本才反应过来,哎呀卧槽,地球上还有非洲这么大块地盘可抢啊。
于是日本就把大部分精力都转到了这块足有八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多日本列岛的新地盘。
再过了几年,急于平定印度的英国把赞比亚(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马拉维(尼亚萨兰)这三块地盘转给了日本。
这下子日本真的是乐疯了。
要知道,当时日本的本土面积现在不过才37。
4万平方公里,而葡属东非(莫桑比克)、赞比亚(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马拉维(尼亚萨兰)这四处地方加起来就是205。
8万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五个半日本列岛了。
而且这里不但地盘大,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地震火山台风啥的,比起日本简直就可以忽略了。
再说非洲这边土地肥沃和资源丰富的程度都是远超日本本土的。
对于大陆情节了上千年的日本人来说,非洲这里才是真正的天赐之地啊。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距离各大流氓都比较远。
好吧,非洲的缺点当然有,就是天气热了点,蚊子多了点,基础薄了点。
旧日本帝制政府时代,虽然日本政府也在大力开发这里,但是如果权贵们小家子气惯了,哪怕拿到了这么多地盘,也是那种抠门的尿性,总觉得善财难舍,总想着好处占尽,连汤水都不愿分给下层平民,不要说类似《宅地法》的大块分地大块分田的法案,就连减免税收的政策都不肯放,这种搞法开发效率自然不高。
日本下层平民又不是傻子,没好处的事情谁愿意干啊?
再加上东非和本土距离遥远,从日本运往东非的建设物资耗时漫长,且运费不菲。
从近一点儿的欧洲采购当然也可以,但是欧洲当时自己都打烂了,物资自己还不够呢,就算肯卖给日本,那价格也是杠杠的。
那么利用欧亚铁路从中国卖呢?中国当然肯卖,但价格嘛,呵呵,你懂的。
比欧洲的便宜一点儿,嗯,就是一点儿。
这很正常,从国内运到中东不花钱吗?非亲非故的,凭啥要不卖高价?
因此在1924年之前,日本在非洲的开发并不算很顺利。
直到日本革命之后,他们的非洲领土的开发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快车道。
一方面是日本的社会主义新政府推出了《宅地法》,每个成年人可以领取一公顷耕地,还有减免税收等等新政策,鼓励向东非移民。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加入了人革联,从中东一带购买物资时,就能拿到内部优惠价,这建设成本就大幅度下降了。
最重要的是,中国也鼓励他们向非洲发展,以容纳1000万名中国移民为条件,给他们连续提供了总数十六亿华元的巨额建设贷款。
当然这笔贷款的用途是定向性的,中国设有专门的监管委员会。
也就是说,日本拿到这笔钱后只能用于非洲地区的开发,另外自己买自己的东西用也可以,但如果要用这笔钱进口东西的话,就只能够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和开发热带地区相关的机器和设备,还有诸如青蒿素之类用于防治热带病的药品,以及灭蚊灭虫的农药,以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培养什么的等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