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仍旧是历代皇帝不曾有过的行为,完全打乱了贵贱之别。
然而实际上,则正是因为赵桓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如此亲民。
要知道,他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本太子”
;就算做了皇帝之后的大半年里,也总是自称“朕”
。
目的嘛,无非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下面的人——我是你们的主子。
看起来很强势,很不像赵佶那样自称“我”
亲民,但追根结底都是源于赵桓骨子里的不自信。
现在的他,终于能很舒坦的被人称为“官家”
,也能很轻松的自称“我”
。
这就是因为他有了强大的自信作为内心的支撑。
如今距离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历法上已经入秋,天气也渐渐转凉,倒比盛夏酷暑要舒适得多。
其他人继续练功,赵桓则在吕方、浦文英的跟随下进了紫宸殿,开始处理龙案上的奏疏。
事务不算多,赵桓只用了半个时辰变差不多快要批复完毕。
蒲公英把最边上的最后两本奏疏递给了赵桓,脸上的神色很沉重。
这些奏疏都是他看过之后分了类的,也是他把这两本奏疏放到一边的,他自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
赵桓看了他的神情,心里也起了疑惑;打开看了一遍,脸上怒气渐渐显露。
这两本奏疏是两个案子,一个是举报驸马曹晟仗着权势、勾结官府、强买强卖、欺压良善的,一个是弹劾宋江心思不正、道德不端、无才无德、不配为官学之长的。
举报曹晟的这个奏疏,说曹晟亲自出手强买苏州一家李氏商人的铺子,结果李氏不屈被曹晟打死,李家的人在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商人的支持下上告开封府,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诛杀曹晟。
此案人证物证俱在,已经被刑部核查过,无误;现在刑部尚书吕颐浩请求捉拿并审判曹晟。
弹劾宋江的奏疏,是因为有几十个太学生拦住问宋江,什么是“三纲五常”
,引得宋江大怒,当即斥责那些太学生“吃着官家的粮”
、“拆着官家的房”
;但那些太学生之乎者也的一顿说,让学识不佳宋江无以应对。
于是,太学生中便有数百人联名上书,要求罢免宋江官学主官的职位,另择贤者。
此事经过了政事堂的讨论,除了李纲、闻焕章等少数几个弃权外,赵鼎、张孝纯等全部支持罢免宋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