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点拨、疏导,文天祥一步步将三人引进自己设好的说辞中。
杜浒是他的生死好友,箫资是他的贴身幕僚,张唐是个热血豪杰,说通了他们三个,诸将的工作就可以慢慢去做,一点点扩大影响。
不知道文天祥在想什么,提到巩信,杜浒等人都有些黯然。
巩信是文天祥所部中唯一一个行伍出身的正统军官。
反攻赣州时,文天祥曾经拨了五千民军让巩信带领,被巩信以一句“此辈徒累人而”
拒绝,只带了他自己那一千江淮部曲。
当时张唐还骂巩信瞧人不起,现在看来,巩信所言并非完全错误,十几路民军,声势浩大,战斗力确实极差。
胜时如同一窝蜂,败时却如一群羊。
“当日不忙着攻城掠地,跟巩将军学学练兵之道,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可惜了,现在咱愿意学,巩将军已经成了千秋雄鬼”
,张唐扼腕叹息。
当时起兵,大伙热情高涨。
可热情归热情,能经得起元军三次进攻而不弃刃逃走的,的确没几个。
他麾下的人马做到败而不溃,已经不易。
而当日的巩信,曾以千余人马硬撼对方数万。
“我教你,如果,你相信我”
,文天祥站了起来,尽力拍了拍张唐的肩膀。
“好”
,张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杜浒躲避不及,差点又在他即将剃完的光头上再次开一道口子。
“丞相一句话,我麾下的弟兄,去风里,火里,皱了眉头,就是王八蛋”
!
“风里火里就不用了,明天给你一天时间,你所部人马,全部剃成光头”
,文天祥笑着说道,转身从纸堆中拿出几页纸,理好顺序,拼凑在一起,“这是几天来,我根据武经总要推演出来的练兵速成之法,虽然急了些,但刚好附和眼下的实情。
鞑子留给我们的时间,的确不多了”
。
“成,大伙为了驱逐鞑子,命都不要了,何况剃头。”
张唐豪爽的接过字纸,当朝丞相亲自教他练兵之法,这话传出去,是一辈子的荣耀。
况且,即使丞相不教,自己麾下这帮人马也得炼,至少要比巩信手下那些江淮弟兄强。
鞑子在江西屠戮了那么多村镇,报仇的事情,就着落在这剩下的千把人身上了。
文天祥点点头,接过杜浒手中的宝剑,轻轻的剃掉张唐头上没剃干净的几处短发,一边剃,一边向大伙解释,“练兵要素,第一要让士兵做到令行禁止,所以,要培养他们的服从精神,剃头和整理军容,就是第一步……”
。
烛火跳动,文天祥的心神又飞回了梦境。
爱国书生文忠走进八路军中,跟着一群满脸菜色的农民一块练兵,剃头,跑步,炼队列,几个月后,那些刚刚放下锄头,曾经听见机关枪声就腿哆嗦的农民,一个个变成了下山猛虎。
他希望,张唐手下的民军也可以做到。
循州不能去了,文忠记忆里,空坑之战过后,自己的经历几乎是空白。
也许去了循州后,自己再未能打过一场像样的战役。
被蒙古人追剿,被张世杰猜疑,直到最后覆灭在张弘范之手。
既然老天借文忠的记忆将黄崖洞中的事情塞给了自己,那么,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博一博,为了今天百丈岭上这些人,也为了大宋的命运。
把一个农民打造成士兵需要经历以下必须的训练,文忠的记忆,和文天祥的记忆搅在一起,疯狂中写就,如今整理出来,一条条,竟然如此清晰:
第一,剃头,培养服从和集体精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