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和旧儒也不是一家,文天祥的新儒和新政,与陈宜中等人毕生所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昺心中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疑问。
但他知道在自己羽翼丰满到足以自保之前,最好的表现就是装稚嫩。
“臣以为,大宋目前危机在北,而不在南。
与其倾水师之内征讨南洋,不如集中力量攻打江西。
如今蒙古人主力被拖在辽东,长江以南,只有达春和赛因德齐两路大军。
而赛因德齐主力尽在云南,只要我军击溃达春,则两江两浙故地,尽可恢复!”
跟张元等人在兴宋军中交流了一段时间,张世杰的大局观见涨,对眼下江南战局,分析得头头是道。
陈吊眼和李兴在两浙步步紧逼,范文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而达春却不发一兵援救。
这充分说明瘟疫对元军的打击也很大。
如果破虏军能抓住这个机会趁势一击,将元军赶出江南亦不无可能。
“喔!”
幼帝赵昺张开嘴巴,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这个动作十分可爱,连本来气愤添膺陈宜中都被逗得莞尔一笑。
金殿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为数不多的留守之臣趁机笑着议论道:“是啊,是啊,这么好的机会,丞相大人怎么没抓住呢!”
“恐怕文大人在积蓄力量吧。
最近兵马调动频繁,兴宋军到各地接替破虏军剿匪与维护地方治安之责,就是在为此做准备。
仗要一步步打,平定南洋后,大宋背后无忧,前方才能集中力量。
况且臣以为,水师这次出击,不会耗时太久!”
帝师邓光荐笑着议论道,“既然陛下将战守之权皆交给了丞相,切莫再干涉其行使职责。
否则,三军不知听命与谁,反倒耽误了大事!”
“臣以为邓大人之言有理!”
赵时俊出班,站到了邓光荐身边。
虽然平素与邓光荐往来不多,但此时,赵时俊非常感激邓光荐能秉公论事。
张世杰与陈宜中以目互视,都感觉有些尴尬。
二人事先并未有过沟通,但无意间,就在朝堂上成了一派。
虽然彼此的见解有分歧,但被抛离权力核心之外的空旷感,却把彼此的关系慢慢拉近。
“既然朕与丞相有约在先,则不宜多问。
况且文丞相那里看局势,肯定比朕这边看得清楚。”
赵昺挥了挥手,大度地说道,“张爱卿可以将你们的建议写下来,送到泉州去。
如果真的有用,相信文相会采纳!
至于南征葛朗么……”
赵昺犹豫了一下,脸上出现了几分跃跃欲试的表情。
(请大家到支持酒徒)
“陛下,根据《临时约法》,大宋有保护治下百姓之责。
所以文相此举,虽然声势过于巨大,于法却无可厚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