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其实并不怎么上心。
四个大员之中,正钦差朱宣是个大儒,但没参与过什么实务,一辈子除了读书写书就是出任过几次劝农使;另外三个侍郎,兵部左侍郎来了燕山基本不过问霍士其的事,天天都在军营里看中军的训练出操;工部侍郎是名满天下的诗文大家,好不容易来一趟边镇,久慕其名而来拜望的人络绎不绝,驿馆中日日高朋满座说古谈今,歌肆里夜夜锦席华宴纵情歌舞,还不到一个月,燕州周围稍微出奇点的景致都游遍了,据说还写了好多篇诗歌文章;最认真的人就是户部左侍郎叶巡,要不是他天天拉着狄栩一道找这个谈话找那个询问,说不定勘察到现在还没勘察出个头绪。
说到这里,郭表看着商成笑道:“大将军还记得这个叶巡不?”
商成仰起脸想了想,就笑起来。
他记起来这是谁了。
年前在宰相公廨公开指责副相董铨“书生意气闭门造车”
那个人嘛。
既然是他,那么他如此积极地勘察,也就好解释了,想来就是“南进派”
想借这个机会寻自己的不是。
他笑着反问道:“那他勘察出什么没有?”
郭表和张绍都是哈哈一笑。
叶巡就是个书生,军务上的事一点都不懂,能勘问出什么东西?不单没问出他想要的,还有好几回被他找去质询的人反诘得张口结舌。
张绍低头呷了口茶,放下茶盏,说:“我和老郭都是武人,那四个钦差都是文官,话说不到一处,交道就打得少。
他们来燕州之后,主要是陆寄他们在陪着。
大将军要是想知道他们滞留在燕州的原因,我看找潘涟潘知府最合适。
他和这些人都熟,与陆寄和狄栩走得也近,要是朱宣他们还有别的来意,他肯定知道。
就是不知道也无妨。
他是老京官,又是才从六部中出来的人,就是猜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商成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真让他去打听,他也不耐这个烦。
他站起来,给郭表和张绍的茶盏里都续上茶水,给自己的瓷碗里也倾了大半盏,坐下来,又问说:“我走了一个多月,你们把事情想好没有?兵部迟迟不给右军指派司马,显然是在等咱们的举荐。”
他低头喝了口水,继续说,“还有左军的司马督尉……段老将军走了,那位置也得填上。
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这是开始谈正经军务了。
郭表和张绍都敛了笑容,在座椅端正坐好。
郭表是大司马,职务虽然和张绍相仿佛,但他的勋衔在张绍之上,所以就由他来回答。
他看了张绍一眼,轻轻咳了一声,理了理思路,说道:“我们商讨过几次。
眼下的燕山三军,中军由孙奂任司马,邵川任司马督尉,他们俩的资历和能力都是多年来上下所共见的,所以军中没有反对意见,兵部和吏部也行文确认了。
右军的情况比较复杂,军心也不大安定,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个时候派谁去都不适合。”
他看了一眼商成,见商成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在专注地听自己说话,就继续说道,“我们觉得,咱们燕山就不举荐右军的司马和督尉了,还是交由兵部直接指派比较好。
枋州左军那里,我们考虑举荐孙仲山出任司马督尉。
孙仲山现在是正五品下的将军一一这个也是兵部和吏部都行文批准了的一一他现在是怀化郎将,这几年中东征北讨的功勋也显著,能力也很突出,出任一军的司马督尉也算是水到渠成。
这件事,我们已经和西门胜在书信往来中交换过看法,他很欢喜孙仲山能过去。”
说完,就目示商成,等着他说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