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白发的老者用生硬的汉话出言道:“薄奚部忽都代乌桓二十六部恭迎汉国使臣。”
宋远对乌桓贵族谦卑的态度很是满意,他点点头,勒住缰绳,俯瞰着马下的众人朗声道:“既然尔等有心归附大汉,今后咱们也算同殿为臣,无需多礼。
还烦请忽都大人召集各部大人前往大帐,天子有诏令颁下!”
忽都连忙应诺,他扭头向身后的乌桓贵族们叽里咕噜的说了几句,随即安排人好生安置汉国使团,并亲自引领宋远和副使张骞来到他的大帐。
其余的诸部大人也亦步亦趋的跟在他们的身后,随之进了大帐。
薄奚部是乌桓实力最为强大的部落,即便不算奴隶,也有七八万的乌桓族人。
对于总人口只有五十余万的乌桓部族而言,薄奚部实在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因此他们对忽都出面代表诸部迎接汉使没有丝毫异议。
宋远对乌桓族内的事务也颇有了解,只有乌桓诸部跪迎时,他展现必要的高姿态,以展现大汉的权威。
自从下了马,他便与忽都愉快的攀谈起来。
待得众人进了大帐,两人已有几分熟稔的感觉。
待得乌桓诸部大人都进入了大帐,忽都用乌桓语吩咐了几句,大意就是让众人跪伏在地,听汉使宣读汉国皇帝的旨意。
能听懂乌桓语的宋远微微一笑,忽都对汉人礼仪都会事先了解,也许确有归附的诚意。
乌桓诸部大人纷纷跪伏在地,少数几个面露不甘之色,但在忽都恶狠狠的逼视下,也不得不依言而行。
冷眼旁观的张骞默默将这几人的面容记下,列为今后需重点防范的对象。
忽都见众人都已跪伏,自己也转身面向宋远,跪倒在地。
宋元随即从怀中取出圣旨,朗声宣读了起来。
考虑到乌桓贵族的理解能力和豪爽的姓情,景帝的旨意写得很简单直接。
首先,将乌桓各部大人尽皆封侯,所属小帅皆为都尉。
当然,他们在本民族中仍称大人、邑帅,朝廷所赐封号与原有称号并行。
大人和小帅均有乌桓族人自行选定,需要册封时,只要派人上报朝廷,定然尽速批复。
其次,允许获得册封的乌桓贵族及其家眷加入汉籍,若是有意前往长安居住者,赐予宅邸田地,还有大量赏赐以供花销。
而贵族子弟可以入朝求学,列入士族,将来可以获得官身。
再次,将乌桓列为大汉属国,每岁需得遣使入朝进贡,不得有丝毫迟滞。
大汉有义务荫蔽乌桓,使其免遭异族的欺压;而作为从属,乌桓各部对大汉天子的诏令不得有丝毫违背,必要时需得出兵协同汉军作战。
最后,大汉将在上谷和右北平两郡所屯守的长城关隘向乌桓各部开放边禁,允许他们用奴隶和牲畜换取大量的美酒,陶瓷,糖制品,甚至是粮草和兵械。
待宋远宣读完毕,帐内的众人除了忽都和少数几人满脸惊喜,其余的各部首领都是毫无反应。
忽都眼见宋远的脸色有些难看,随即反应过来,急忙解释道:“使节勿怪,他们可听不懂汉话。
。
。
。
。
。”
宋远闻言,不由哑然失笑。
显然除了忽都外,学过汉话的乌桓贵族恐怕少之又少。
他有心将诏书交由忽都代为传译,但转念一想,照着忽都的汉语水准,恐怕是不识字的。
宋远只得捧着诏书,复又用乌桓语自行宣读了一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