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个角度去阐述这件事情,他还没有想好,毕竟皇上现在用的是查贪赃枉法,可不涉及学派之争。
最多就是科举的时候,出的试题苛刻了一点。
重要的是现在辽东几次战役的胜利,让崇祯在冀州和雍州两地的名声,已经快要达到喊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的永乐大帝了。
苍蝇不叮无缝蛋。
可要是苍鹰想要去叮,肯定是能叮上的。
关键是这颗蛋它自身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实力,弄不好苍蝇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连日来他除了接见那些大笑的官员,和有了名望的士子,几乎就没有想出可以破解的办法。
若是在汉朝董仲舒时期。
面对那些牛人,崇祯真得掂量掂量。
毕竟是一群,一言不合就改儒学的大佬,人家完全可以造出一门符合崇祯心思的学问。
求变,求全。
怎么着都行。
可轮到只会抱着祖上的余晖,吃老本的孔胤植就没有这个本事和魄力了。
想要在儒学的土壤上面,开出另外一朵花,除了王阳明之外,似乎还真的没有谁能够办得到。
即便是宋朝的朱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没有多少人真的认可。
而且抹黑朱熹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有王阳明一人是个例外。
一个完美的圣人。
在历史长河之中可真的不多见。
“来人。”
踌躇良久,孔胤植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几位女媳找过来,好好的商量一下大事。
“老爷。”
一名老人走了进来,身上的穿着,走出去就是,另外一位老爷。
宰相的门人七品官,孔家的下人也差不多。
“去给我把罗尚忠叫过来。”
上一次罗尚忠的儿子,还带着银两前来孔府,搭救自己的父亲呢。
谁知道只是虚惊一场,京师的不知道多少官员都被送去修路了,就连宋祖乙也不例外,偏偏罗尚忠逃过了一劫。
据说是,查了一番,居然是个清官,而且还勤政为民。
锦衣卫只能是给放了。
当然事后的名声也上涨了不少,也算是因祸得福,现在就在李定国的手下办差。
其他几位女媳离得太远,鞭长莫及,这次刚好罗尚忠回家省亲,要路过山东。
要不然他还得去信京师才行。
那名老人接到嘱咐,悄声走了出去。
而孔胤植此时也没了想些东西的兴趣,他的文采并不是多好,说实在话,要是让他背诵孔学上的文章。
他都不一定能够背的下来。
生在蜜罐里的人,那懂得外面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的辛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