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怕卢大爷和徐氏多心,卢宝珠的嫁妆由卢老爷和卢大爷一力操办,苏氏问都不问一声。
一两银子,足够置办一桌酒席肉饭。
一户殷实的四口之家,一年的吃穿花费,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两。
卢家女儿们出嫁时,除了家具摆设,嫁妆箱笼,还有七八百两的陪嫁银,一所宅子,几百亩土地。
这份嫁妆,在甘桂县,已经算是十分丰厚体面了。
卢老爷还嫌不足,私下里对苏氏透过话风,预备把家里最赚钱的几家绸缎铺子分出两间来,给卢雪瑛当陪嫁。
苏氏当然满心愿意,女儿带一笔丰厚的陪嫁进门,手里有钱钞,婆家人都要奉承她,谁还敢给她气受?
而且苏氏已经打听清楚了,杨姑爷书生脾气,不会经营。
虽然寻了个正经差事,但手上散漫,二两银子一把的竹骨扇子,三两银子一沓的好青纸,五两银子一斤的墨,说买就买。
等买米粮油盐、称柴薪火炭时,却只能赊账。
卢氏现今还常穿着蓝布褂子,簪一枝半新铜簪子,家中大半个月才称一斤肉吃,白白顶着一个官家太太的名头,身边只得一个老天拔地的老仆伏侍。
杨家困窘,卢雪瑛的嫁妆更不能简薄了。
其实卢氏当年出嫁时,原是带了一份丰厚嫁妆风风光光出门的,偏生杨姑爷迂腐,不愿靠着媳妇的嫁妆过日子。
而卢氏比杨姑爷还迂腐,把相公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回门的时候,就把嫁妆全都送回卢家了。
卢老爷亲自把嫁妆送回杨家去,杨姑爷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把卢老爷气得倒仰。
卢氏还火上添油,说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愿意跟着杨姑爷吃糠咽菜,绝不占娘家的便宜。
卢老爷为了这事,一直和杨姑爷闹别扭,两家这么些年都没怎么来往。
卢氏离乡多年,在京里尝尽人情冷暖,心里大概有点知道后悔。
杨、卢两家定亲之后,卢氏曾私下里和苏氏说,大郎嘉平,和他爹不一样。
苏氏当时没说什么,转头就嘱咐卢雪瑛:“记住你姑妈的教训,将来不要杨嘉平说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听什么,凡事自己留一点心眼。”
卢雪瑛乖乖点头,“娘,我晓得,我要是姑妈,就偷偷把嫁妆藏起来自己花,不叫姑父发现,才不会傻乎乎把嫁妆全送回娘家。
就是真要送,也只是做个样子,亏待谁都不能亏待自个儿。”
金蟾在一旁煮茶,听了卢雪瑛的话,笑个不住。
杨云台和卢雪瑛嫌侧间热,跑到外边抱厦厅里,这边临着一片竹子,比正院幽凉。
卢舜玉回房拾掇了一番,穿着一身三蓝素绸对襟直缀,从长廊底下走过。
杨云台拣起一颗枣子,掷到卢舜玉后脑勺上。
卢舜玉惊叫一声,回头气鼓鼓地瞪杨云台一眼,小厮连忙拉住他,给他揉脑袋。
卢雪瑛唤住杨云台,招手把卢舜玉叫到跟前:“你怎么换了这一身?”
三蓝是最浅的蓝色,卢舜玉年纪不大,平日不该穿这么素净的。
卢雪瑛不问还好,她一问,卢舜玉立刻红了眼圈,泪汪汪道:“我听学堂里的人说,婉贞她堂姐没了。”
~~b~~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