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上愈峻,七里,登绝顶。
北瞰即天应寺悬其坑麓,由州坞而北,惟巃嵸山与之对峙焉;西瞰则旁峡分趋,势若赘旒zhuìliú旗帜的飘带,皆下坠于绮罗南向之峡,有龙井出其下焉;惟东眺则本峰颉颃不相上下自掩;而南眺则浓雾弥沦,若以山脊为界,咫尺不可见。
于是南从岭上盘峡,俱行氤氲中,茫若蹈海。
半里,南下。
下二里余,山半复环一壑,其脊自东南围抱而西,中藏圆坞,有小水西去。
其内雾影稍开,而雨色渐逼,虽近睹其田塍,而不免远罹其沾湿矣。
复上南坡,蹑坡脊而南,五里,一岐随脊而西南,一歧坠坡而东向。
余漫从脊上直南,已而路渐东下而穷。
二里,有村倚东坡下,披雾就讯之,乃清水屯也。
按《志》,城南三十里为清水朗,此其地矣。
然马鹿塘之径,当从北歧分向而东,此已逾而过南。
屯人指余从坡北东下,当得大路。
从之,半里,东北涉一坑甚深,雾影中窥其东南旋壑下盘,当时不知其所出何向,后乃知其南界高峰,反西自竹家屯而**,为陈播箕哨也。
复东北上坡半里,见有路东向下,辄随之行,不意马鹿塘正道尚在其北。
雾漫不辨,踉跄东下。
一里余,有峡自北而南,溪流贯之,有田塍嵌其底,而绝无人居。
塍中插禾已遍,亦无一人。
抵塍而路绝,塍狭如线,以杖拄畦中,东行抵溪,而溪两岸蒙翳不可渡。
复还依西坡南向,一里得小径,渡溪东上。
一里,路伏草间,复若断若续,然其上甚峻。
三里,东向登岭头,复从岭上东南再陟一岭。
半里,始见岭北有坳,自北南度,中伏再起,其东则崩崖下坠,其势甚拓,其坠甚峭,若中剖其脊并左右两帏而平坠焉。
坳北有路自崩崖北岭东行,南亦有微路,自崩崖南岭东上,而坳中独无北交之路。
余遂循崖南路上。
东一里,路为崩崖所坠,复歧而南,再陟南岭。
半里,复东行岭脊。
二里始有南来之路,循之东。
此瞰崩崖下陷,东向成坑,箐木深翳。
又东半里,再陟岭,岭乃南去,微径始东北下坡。
曲折连下三里,余以为将及北坑之底,随之出即马鹿塘矣;孰知一坡中环,路歧而东西绕之,未几遂绝,皆深茅丛棘,坑嵌其下甚深。
余始从其南,不得道,转而东,复不得道。
往返踯躅,茅深棘翳,遍索不前。
久之,复从南坡下得微径,下一里余而东抵坑底。
则坑中有水潺潺,自崩崖东南流,坑两旁俱峭崖密翳,全无路影,而坑底甚平,水流乱砾间,时有平沙潆之,遂随之行。
或东或南,仰眺甚逼,而终绝路影。
三里,稍开,俯见潆沙之上,虎迹甚明,累累如初印。
随之又东南一里余,有小溪自西南来注,有路影南缘之,始舍坑而南陟坡,一里,越其上。
余意将逾坡东下,而路反从坡脊南行,余心知其误,然其路渐大,时亦渐暮,以为从大道,即不得马鹿塘,庶可得栖宿之所。
乃蹑脊西驰二里,见西峰顶有峰特倚如覆钟,大道从此分歧,一自东南坡下而上,一向西北峰顶而趋,一从西南盘壑而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