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推荐魏轫,并无私心,用意很简单,魏轫有能?力。
至于?夏阁老推荐汤逢春,夏阁老认为汤逢春此人有能?力办这个差。
高明进为何会与夏阁老相同?的想法,则是因?为汤逢春与其不和?,外放地方自然眼不见心不烦。
江原省情况复杂,办砸了自不必说?;办好了能?不能?回京,回京还有没?有更合适的位置也不好说?。
而且办好了,新策试行成功,对他高明进来说?是好事一桩,从哪方面说?,都有利无害。
在场的几位大臣心里全都清楚彼此用意。
皇帝心中更清楚。
所以皇帝一点都不急,很有耐心。
夏阁老回道:「西北今年小有波动?,安西北策又正?在逐步实行,西北地方最需要安定之时,臣以为不宜地方大员调动?,河西巡抚并不合适。
至于?魏轫,地方上经验丰富,政绩不凡,然其人处理江原省不适宜。
」
皇帝又饶有兴致地问太子?和?衡王对于?夏阁老推荐的汤逢春有什么看?法。
衡王并不赞同?,太子?也认为汤逢春地方经验不足。
皇帝又问郭阁老和?蔡尚书的意见,郭阁老已察觉这里面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却没?有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
还是认为江原省现在情况,叶旭阳办事雷厉风行,有文臣之才亦有武将之能?,最合适不过?。
蔡尚书之子?是东宫伴读,蔡尚书算上是太子?的人,自是支持太子?。
三个人选,二比二比二的结局。
皇帝觉得好气又好笑,真是谁都不让步。
「白爱卿,你认为谁合适?」皇帝最后问白尧。
白尧听了这么久,诸位大臣心中的谋算他也看?得清楚,若单论才干,这三位大人都不算差,但是现在显然不是单论才干的时候。
他直言回禀道:「臣认为汤侍郎更合适。
江原省的新策推行遇到的问题重重,上至官员不作为,下至各官学学生罢课闹事,还有士绅和?百姓对垒。
一则,汤侍郎担任过?地方学政丶知府,在户部任官丶如今为吏部侍郎,恰恰符合。
二则,如今江源的局面软的不行,必须有强硬手段才能?稳住局面,汤侍郎行事果决干练亦合适。
三则,从朝中派官下去,更能?有威慑力。
」
皇帝不动?声色地搓着手指,琢磨几息,对诸位臣子?笑道:「既然推荐汤侍郎者众,那就安排汤侍郎,擢汤逢春为江原省巡抚,即日赴任,拟旨吧!
」
衡王欲再言,郭阁老朝他微微示意,衡王咽下话?,朝夏阁老和?高明进冷冷扫一眼。
-
出了大殿,衡王脸色沉下来,本来是他和?太子?争此事,最后杀出了夏阁老和?高明进,还杀出个汤逢春。
江原省差事办好了,夏阁老举荐有功,高明进的新策推行亦有功。
江源的差事办不好,高明进的对头也调离京。
他们是一点亏吃不着。
走远了些,避开其他大臣,衡王才怒道:「这个高明进行事越来越没?章法可循,去年暗中帮太子?,现在又和?夏阁老走到一起,明儿还不知要做什么。
」
郭阁老笑着劝道:「殿下不必动怒,他行事一向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