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要我们三人按照他指定的位置在瓦罐河待一晚上。”
李顺和朦胧的眼里似乎又泛起了光。
“我原本是不信的,只是想看看这老道士准备做什么。”
说到这里,李顺和自嘲的笑了笑,说自己当年可真是愣头青。
我也没打断他,他继续说道。
“老田的代价就是自己孤独终老,他三个儿子确实都很成器。”
李顺和侃侃而谈,似乎对于师父不能说的忠告并没放在心上。
还是他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而田伯还真是孤独终老,三个儿子有钱又怎样,一点孝心也没有。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得就有失。
“而丁德贵刚满四十九便死了,也算是付出了代价,当时我们三人问马振同,究竟是怎样的代价,他不肯说,只说你们要是愿意要这一场富贵,便听我的。”
李顺和缓缓睁开眼,轻声道:“当时的我虽然经历了村里的怪事和道士填河,但对这种子虚乌有的事也不太信,我始终觉得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马振同当时看了我的八字就说我一生清苦,虽有祖业但不得继承,不过寿数长远,能得二子。”
说到这里,李顺和不仅笑了笑。
“当时的我已经四十多了,根本没想过要第二个二子。”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第二年我妻子就怀孕了,不过她也在生产的时候难产去世了。”
李顺和脸上出现了一丝悲伤的神色。
村里人从没人会主动叫自己的老婆叫妻子,都是我婆娘、我家那口子这些称呼。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是不会要这小儿子的。”
能让一个父亲说出这种话,可想而知李顺和经历了些什么。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李顺和的小儿子虽然有钱,但却是倒插门,妻管严。
所以从来没有帮衬过老父亲和大哥。
“而我的小儿子现在在外地开公司,很成功,但代价是他哥哥的愚笨换来的。”
李顺和有些不忍心,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李传然说了很多次,想将我和他大哥接去城里住。”
“但他哥天性淳朴,一辈子就是个干活的命,不愿离开,我心里深知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所以我会在我有生之年一直陪着他。”
李顺和神色凄然,心里十分内疚,恐怕是觉得大儿子的贫苦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但这些事又岂是他一个凡夫俗子能改变的,也许他的命本来就是这样,只不过被师父提前算出来了。
我从他的叙述中明白了一些,师父所谓的付出代价,便是贫夭孤。
李顺和虽然小儿子功成名就,但自己和大儿子过的清苦,算得上是贫。
而丁德贵不满五十就去世了,自然是英年早逝,夭的意思并不是说一定指小孩夭折。
短寿之人都可以称为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