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1]者有志,不失其所[2]者久,死而不亡[3]者寿。
【注释】[1]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强:刚强、果决。
[2]所:所在,立场。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
“道”
犹存。
亡:消失。
【译文】能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人才算刚强。
知足常乐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体虽死而
“道”
仍然存在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解析】此章承接上章,上章老子专讲侯王的为人之道,意在劝诫侯王安于本分,不要总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天道本公,非人力所能扭转。
老子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认为
“知人”
、
“胜人”
十分重要,但是
“自知”
、
“自胜”
更为重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又不知己,每战必殆!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倘若能认清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即使人的身体消失了,但精神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根据老子作此《道德经》所坚持的一贯思想,即自然无为的思想,显然老子赞同自知者、自胜者、知足者、死而不亡者。
其中自知者、自胜者、知足者都是从人的自我修养出发而讲的,而死而不亡者则是讲的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