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3],取[4]天下[5]常以无事[6];及其有事[7],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1]为学日益:为学,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做学问。
此处的
“学”
当指政教礼乐。
益:指增加人的智巧。
[2]为道日损:为道,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
“道”
。
此处的
“道”
,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
日损,指情欲文饰日渐泯损。
[3]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取:治、摄化之意。
[5]天下:治理天下。
[6]无事:即无扰攘之事。
[7]有事: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
【译文】做学问贵累积,要一天比一天增进;修道贵减私欲,要一天比一天减少,最后至于无为的地步。
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解析】本章讲
“为学”
和
“为道”
的问题。
老子先讲
“为学”
,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多。
他轻视外在的经验知识,认为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见也就层出不穷。
人之欲私不去,则学问之功不纯;名利之心不除,则大道之理不得。
只有
“清静无为”
,没有私欲妄见的人才可以治理国家。
因而,老子希望人们走
“为道”
的路。
“无为”
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后退的手段,但真正的目的,则在于避开前进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占据主动,以达到
“无不为”
的最终目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