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七点文学>民国风云人物 > 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1页)

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1页)

对于一个学校,最主要的资源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有一批杰出的教师,一个是高素质的学生。

马上给学生实行“大换血”

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只能是在整顿教师队伍上下功夫。

在当时北大,文科是守旧派最为集中之处、是北大教育革新的首要障碍。

因此,整顿北大首先是要整顿北大文科。

对于这件事,蔡元培在没上任之前就已有打算,就是采纳汤尔和与沈尹默这二人的建议,聘任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接替业已辞职的原学长夏锡琪。

有记载,蔡先生于12月21日到北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问北大情形。

汤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

汤尔和取了十几本《新青年》杂志给蔡先生看,蔡先生对于陈仲甫,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刘师培曾告诉蔡先生,有一种在芜湖发行的白话报(《安徽俗论报》),发起的几个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

蔡先生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责任心。

此前,沈尹默曾提出过同样的建议,听了汤尔和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蔡元培便决意聘用陈独秀。

1916年1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

在北京前门附近的旅馆走廊,有一位身穿长袍,戴着眼镜的文化人不停徘徊。

旅馆伙计一打听,原来是这位先生要拜访一位客人,可是这个人正在客房里睡觉。

这位先生招呼伙计不要叫醒他,而是拿一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

这位先生,就是蔡元培。

而他想见的人,是陈独秀。

此时,陈独秀刚好因事来京,客居在前门附近,蔡先生从汤尔和处得知陈独秀的住址。

蔡元培数次亲自登门,诚心相邀。

陈因在沪主编《新青年》不肯答应。

后蔡主动提出可以把《新青年》搬到北京来办,学校会尽力予以支持,陈终于欣然应允。

他还同时推荐《新青年》的投稿人胡适。

蔡元培读过胡适的文章,慕名已久,一口答应,并一再叮嘱陈尽快催促胡速来。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

1931年5月成立的“中.共.左.派反对派”

,推选陈独秀为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站地址:https://www.qidwx.com
最新小说:许愿电影免费完整观看一只风筝用英语怎么说拯救他们的脑子穿越七零年代医生风筝像喝醉了酒宦海红颜路 远方2017福妻临门txt奶爸乡村悠闲生活百科被退婚后我过得更好两只风筝十清杳嫁给豪门大Bossby承越快穿拯救恋爱脑从投资开始我拯救了他们的脑子遛网我拯救了大家的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