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套格式速度比较快。
青瑶简单在空白的草稿纸上列出了八股文的格式,然后开始按照格式一点点填写。
首先是破题,因为题目是“不以规矩”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一般来讲都是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连在一起说,但此题却只有上半句,所以不能连着下半句的意思一起说,只能在这半句上发挥,所以破题她决定用这句话:“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舆巧矣。”
意为有圆规曲尺不用,就仅仅倚仗像离娄的明察秋毫和公输般的技艺巧妙了。
以一个比喻来形象立意。
承题就要继续在破题的基础上来描述了。
青瑶继续用标准的馆阁体在题纸上写道:“夫规也、矩及,不可不以者也。
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再下来就是正式的起讲与入题。
青瑶想了想,觉得还是围绕着这半句话的出处来展开为好,所以她在入题一句继续写道:“有如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诚哉明且巧矣。”
下面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青瑶都中规中矩地作着,没有太过于激进。
及至到最后的落下,青瑶依旧没有脱离《孟子·离娄上》篇,她写道:“夫人之于离娄,不称其规矩,称其明也。
人之于公输,不称其规矩,称其巧也。
则规矩诚为后起之端。”
“然离娄之于人,止能以规矩示之,不能以明示之也。
公输之于人,止能以规与之,不能以巧与之也。
则规矩实为当循之准。”
“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哉?”
全篇写完,青瑶看了看滴漏,时间才刚刚过去一半。
她从头到尾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了几个因为疏漏而写错的字,便又重新誊抄了一遍。
而此时,整个考场只有她一人答完了。
坐在上首的监考夫子瞬间发现了,露出一个不敢置信的眼神。
青瑶想了想,放弃了提前交卷,而是双眼微闭,开始在脑海中模拟诗赋题目来。
曲阜书院的诗赋考试与科举考试又有所不同,科举考试一般只是命一个大方向的题目,如励志诗、哲理诗等,而曲阜书院的则要更难,除了大方向外,还会限定韵脚等。
青瑶一向在诗词上比较弱,平日里也只是靠着脑海中储存的那些前世几千年的积累,遇到这种限制多的就有些吃力了。
滴漏很快全部滴尽了,监考的夫子几乎是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来收取的青瑶的试卷,他要看一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的经义到底是什么水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