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行朝那边,各项规矩弹性极大,如何执行,是否执行,全凭官员的一念之间。
渐行渐深,前方已经是山谷里端,谷地突然变窄,一道急急的山溪拐了个弯,从谷间冲出,山溪之上,斜跨一座青黑色铁索桥,桥的另端,一段高大的石头墙,两扇重重的铁门,将小半个山谷牢牢隔断。
不用问,大伙也知道进了科学院核心重地。
压低了声音,放轻了脚步,跟着文天祥走过索桥。
铁门下,十几个全幅武装的官兵迎上来,再次将众人身份确认过了,才摇了摇铃铛,通知里边的人将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大伙一个个沿着缝隙挤了进去。
入眼的是一个遮着明瓦(一种用贝壳磨成的瓦,半透明),沿山壁而建立的长棚,约两三丈长。
长棚中间,一条两尺宽窄的牛皮带在水车的带动下缓缓移动。
皮带两边面对面站了两排人,自顾忙碌着,听见有人进来,却没有人有时间抬头。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最外边的那两名工匠各从身后抓起一根弧形钢条,在两段各卡了一个环,就放到皮带之上。
钢条在皮带上慢慢前移,挨着他们的两个工匠将身后的零件快速的装到金属环上,就停止了操作。
当那个金属制品被皮带托着走向下一个工匠面前时,又被装上一个钢托,如此前行,等到了皮带尾,俨然已是成品。
一把精钢劲弩从皮带上落下,被队尾的工匠拣起来,簪上批次标记,放到了身后的小车上。
片刻之间,车上已经装了十几把弩。
几个士兵跑进来,推起小车,向不远处的存放武器的崖洞跑去。
“这?”
众人眼睛瞪得滚圆。
一个多月来,他们在各地工厂学习,或见铁匠打造弩臂,或见工人制造齿轮,却没见到一个工厂制造完整的钢弩。
没想到,最后一道工序隐藏在科学院深处!
“国之利器,不可轻易示人。
这里边干活的,全是跟鞑子有血海深仇的,不会泄漏破虏军的半点机密。”
文天祥见大家好奇,低声解释,“这种用皮带传送的作法,是萧资他们刚发明的,可以提高钢弩组装速度,同一件事情干得久了,工匠们也都熟能生巧!
等这种方法和相关设备完善了,还要挪到外边的工厂里去,连同其他新发明一同推广”
“丞相高明!”
众人齐声说道,已经想不出用什么言辞来赞扬科学院的这些奇思妙想。
他们都是陆秀夫从数千追随朝廷的读书人中精挑细选饱学之士,各个都自诩学富五车的。
而今天文天祥带他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却远远超出了他们平时的见识之外。
读书人看不起百工之流,四十几天来看到的那些新鲜器具,在他们眼里不算很难。
拿了图模、招募来工匠,他们自认为一样可以慢慢鼓捣着仿造。
而文天祥今天在科学院所展示的分工、协作、组织、协调,却是他们眼里最神秘,也最感兴趣的全新的学问。
隐隐的,仿佛有人在他们内心深处打开了一道大门,将他们引入了一个前所未知的领域。
文天祥笑了笑,领着大伙继续前行。
他知道,自己已经初步有所收获。
人不怕见识浅,怕的是明明见识浅,却以为世界只有自己眼中那么大。
今日科学院向大伙展示了一个他们平时未知的世界,他日,这些人未必不会成为联接邵武新政和传统世界的一道道桥梁。
穿过几个类似的厂棚,众人来到一个山洞里。
洞内的空气燥热异常,四个巨大的炭炉冒出熊熊火焰,火焰顶端,一团胶状的东西滚来滚去,光着上身的工匠们远远地拿着钢钎,将胶状物上下转动。
胶状物由红而黄,由黄而亮,一些水滴般的东西,慢慢在表面上淌了下来。
“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