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牧收的便是这样的税。
李牧与朱襄说是逛街,很快就变成了巡游集市,讨论关卡税的设置地点。
长江水道上设哪个关口,官道上设哪几个卡,入城时收几成的税,市集摊位税又如何收......李牧在雁门郡的时候,战时与北胡打作一团,和平时也与北胡开边贸,有些经验。
朱襄只有一些赶集的经验,对税收并不了解。
但现在他算是半个吴郡郡守,只能硬着头皮和李牧一起研究。
"虽然先王许我用一地赋税养兵,但我迟早会把这些事交出去。
你不学怎行?"李牧见朱襄头疼的模样,叹气道,"你才是吴郡郡守。
"朱襄道:"现在政儿才是吴郡郡守......好好好,我学。
"李牧见朱襄这副对实职躲避的态度,道:"现在子楚已经成为秦王,你可以自在一些。
"李牧移开视线:"没什么。
你要带些吃食去安慰政儿吗?"李牧转移话题,朱襄便也顺着李牧的话一起转:"好。
给我推荐一家食肆。
"李牧带着朱襄去了自己常去的食肆。
因为李牧要养兵,还有许多流民涌入,吴郡也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用粮食酿酒。
食肆便只卖醪糟水,以醪糟替代酒水。
要为嬴小政打包吃食,朱襄和李牧先饱餐一顿。
朱襄在上菜前先喝了一碗醪糟水,味道略酸,还挺解渴。
朱襄喜欢热闹,李牧便在一楼靠窗处找了一个用屏风隔着的位置,既能挡住周围人的视线,又能让朱襄听食客们聊天。
这食肆所贩卖的食物较为精致,食客多是来往富商或者士人。
朱襄对李牧道:"在咸阳可找不到如此热闹的食肆。
"李牧道:"秦王脚下,是管得严格了些。
"在秦国,官员下班后都只能匆匆回家,不敢在外面宴请。
秦国的食肆,也只能按照规定吃饭,享受是不可能的。
朱襄常在心里感叹,秦国的食肆就像是食堂,还是只提供份饭的那种。
吴郡就颇有商业气息了,大街小巷穿金戴银比拼财力,行事奢华者比比皆是。
李牧不喜欢浮奢之气,但他需要收税,收很多税。
所以他对这些炫富之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着的那只眼睛将人记下来,好在税费上多收一笔。
古来商人若不找靠山,都是会被官吏敲诈剥削。
他们就是官吏和朝廷的钱袋子。
所以官商才会勾结。
吕不韦急着想"奇货可居"便是如此。
待秦国的学院取士成为定制,这些商人才是"寒门士子"的主要人选。
他们现在没有地位,但很有钱。
当读书可以做官的时候,他们可以供给多个脱产读书的家族子弟入朝为官,便从商蜕变成官了。
其实学院取士和真正的庶人也没什么关系。
因为即便朱襄咬牙自己在吴郡筹办免费学院,他们也不可能将家中的劳动力送来脱产读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