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涛兴冲冲地走出了山洞,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山洞外的新鲜空气,一股畅快之感油然而生。
“舒服!”
孟子涛感慨了一句,接着就在灯光的帮助下,寻找痕迹。
其实,痕迹十分好找,在他们的脚边就有,几个十分醒目的大脚印。
“野人?!”
看到那不太正常的脚印尺寸,孟子涛和大军对视了一眼,马上就有了决断。
孟子涛蹲下身,用手丈量了脚印的尺寸,惊叹道:“没想到,还真有野人的存在啊。”
大军说道:“是不是野人,还真不好说,毕竟咱们也没有亲眼目睹不是?”
孟子涛说:“那如果不是野人的话,是什么,总不能说是猩猩吧?还是说,你知道内情,因为机密,故意这么说的?”
大军摇了摇头:“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反正我又没有知道机密的资格。”
孟子涛耸了耸肩膀,站起身来往不明生物离开的方向看了过去:“可惜现在天黑了,不然我肯定要追过去看看。”
大军问道:“接下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拿卫星电话通知师傅来处理呗,哎,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过来了。”
孟子涛多少有些无奈,原本,他以为这里会有什么宝贝,现在宝贝确实有,但关键这些宝贝可不是他能够处理的了的,毕竟他不是那些土夫子,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至于山洞顶上的夜明珠,没有工具,他也没办法上去拿。
想到自己付出了这么多,遇到了这些危险,除了把杀手的隐患扫除了之外,自己根本没有多少收获,真是够郁闷的。
两人回到山洞,大军拿着卫星电话去求援,孟子涛则对祭台上的东西很好奇,想过去研究一下。
走到祭台之下,祭台上的东西,在孟子涛眼中已经很清楚了,分明就是一只将近两米的青铜凤鸟,凤鸟的造型,很符合晋国时期的风格。
说起来,祭台之上之所以放置凤鸟,其实也很正常,前文说过,唐叔虞是根正苗红的周室子弟,而周人有凤鸟情结。
“凤鸣岐山”
的典故,就更是家喻户晓了。
传说,周朝先祖后稷名弃,其母亲名曰姜嫄。
姜嫄踩了巨人脚印。
诞一男孩,族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决定将孩子抛弃,就在男孩在野外被冻得瑟瑟发抖时,空中飞来一群凤鸟,用羽翼来温暖孩子。
姜嫄认为此子有神助。
决定把他抚养成人,因为曾是弃儿,故取名为弃。
虽是传说,但古人相信,没有凤鸟,就没有周人。
正因为唐叔虞是周室子弟。
必然会影响晋国的审美,比如晋系青铜器就是在周原青铜器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区域文化内涵而形成的,其表现形式与宗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西周时期,晋国一直处在周原地区青铜艺术的强势影响之下,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系统,保持着一种观望与附属状态。
反映了西周王室较为稳定的集权统治。
到了东周时期,具有创新精神的立体鸟铜器在晋国涌现,它们造型厚重,神态凶狞,纹饰自由奔放,精湛的设计水准和铸造工艺将晋国鸟造型艺术推向了极致。
而祭台上的青铜凤鸟,就是典型的晋国的审美风格,符合孟子涛先前的猜测。
不过。
这件青铜凤鸟实在太大了,足有三米多高,通体五米多长,目光凝聚,昂首向天,威风凛凛,意欲振翅高飞、仰天长鸣。
孟子涛站在祭台下方,就有一股威严之势扑面而来,而且越往上,给他带来的威压就越重。
“这是错觉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