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此推断,量子测量每进行一次,一个宇宙就会产生出新的分支宇宙。
所以就产生了无数的可能性——在有的宇宙里,陨石没有砸中地球,恐龙们幸存下来。
再换一个宇宙,澳大利亚就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了。
此前,学者休·埃弗雷特发现量子粒子能够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因此提出了粒子以不同状态在不同世界同时存在的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粒子在两种状态、两个世界之间不必二选其一,而是可以二者兼得。
威斯曼和同事们认为,人们所处的宇宙不过是浩如烟海的众多的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这些宇宙同时存在,有的和人们所在的宇宙相似,有的则大不相同。
威斯曼还表示,比较“靠近”
的宇宙会相互排斥,增加相互之间的差异。
4.类型层次
提出时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宇宙学家马克斯·泰马克(MaxTegmark)热衷于研究平行宇宙,他说道:“对于我来说最有意思的问题不是平行宇宙是否存在,而是到底有多少种平行宇宙。”
在2003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里,有一篇由他所写的关于平行宇宙的专文,文中他将平行宇宙分成四类。
根据泰马克的分类,越处于上位的宇宙,越容易扩张,越容易涵盖处于下位层次的宇宙。
第一层:视界之外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而且物质分布在大尺寸上是足够均匀的,那么即使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必然发生在某处。
特别地,应该存在无限多有人的行星,而且包括不是一个而是无限多和一样的外表、姓名、记忆的人。
无限多和可观测宇宙大小一样的区域确实存在,在那里任何可能的宇宙历史都会实际存在。
这就是第一层平行宇宙。
混沌暴涨理论(ChaotiflationTheory),可对无限的遍历的宇宙进行一般性预测。
这个宇宙是无限的,应该包含了能实现所有初期条件的哈勃体积。
因此,无限的宇宙包含了无限数量的哈勃体积。
他们虽然全部具有同样的物理法则与物理定数,但对于类似物质分布的配置却几乎与人们所处的哈勃体积不同。
但是正因为存在着哈勃体积,超越事件视界(EventHorizon)的、结果类似的或者相同的配置的哈勃体积才得以存在。
据体格马克测算,与人们居住的相同大小体积和配置的星体存在于距我们大约115(比古戈尔普勒克斯大的数字)米的地方。
这种推论假定了看似与哈勃状态一样形式的分布,但是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分布都是可能的。
这就意味着人们所特定的哈勃体积在实际上是唯一的存在。
第二层:后暴胀泡沫
作为宇宙的膨胀理论变形的混沌暴涨理论,平行宇宙是以整体方式进行扩张的,这种扩张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宇宙的某个领域却停止扩张,呈现各异的泡沫形态。
这种泡沫就是不发达的第一层的平行宇宙。
安德烈.林地及VitalyVanchurin计算得出此宇宙的数量是10000000个计量单位。
可能不同的泡沫都经历过原发的对称性的破裂,其结果是拥有了不同物理定数的不同性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