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着手里的钱,万海燕很高兴,这是需要挖十斤蛏子才能拿到的钱,她对万海潮很是感激,“阿汐,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教我诀窍,我肯定挖不了那么多。”
万海潮摇头道:“我也没做什么,不用谢我。
那个也不是我自己发现的,我也是学来的。
也是你自己悟性好,教一遍就会了。”
她是真的觉得没什么,诀窍不是她自己悟出来的,教她也不费什么事。
而且这种赶海经验的交流,在他们小伙伴之间也是很平常的事。
除了那些非常小气、见不得别人比他收获多的那种人,否则都不会自己死死藏着。
对着自己看得顺眼的人,万海潮很乐意和他分享这些。
第二天,也许是熟练了,两个人的收获又多了一斤多。
万海燕摸着兜里的钱,心潮有点澎湃,她拉着万海潮:“今天的潮水应该到晚上才会涨起来,我准备回去后再下一次海,你去不去?”
万海潮看着她兴奋的小脸,劝道:“海燕姐,去半天已经很累了,等会儿就在家歇歇吧。
我不去了,你最后也别再去,把身体弄垮了,就得不偿失了。”
万海燕抿了抿嘴,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过我很快就要出去打工了。
我有个表姐几年前就出去了,我妈两个月前已经托她帮我打听工作的事情。
前些天我舅舅说有消息了,可能过不了几天我表姐就会回来,到时候我就跟她一起走了。”
万海燕抬头望了一眼远处,复又低下头说道:“前段时间有人来我家里要债,说他们家有急事要用钱,我妈就把家里大部分的钱还给他了。
虽然有我表姐带着,但外面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
我听说,进工厂是要压工资的,就算我出去之后能马上上班,也没那么快有钱寄回来。
我想在走之前把我弟弟妹妹的学费挣出来,另外,我还要准备一些路费。”
听她这么一说,万海潮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让她小心点,下海的时候别离岸边太远。
万海燕家里的事她现在也想起来了。
她家前两年起了新房,是一层的平房,算是他们村第一批用水泥钢筋做房顶的人家。
现在建房子跟前十年不一样,像万海潮家的房子,年龄也就十年八年。
当时他们家建房的砖是自己挖泥打的,砖也是自己烧的,房梁是自家山坡的木材做的,只有瓦跟砌墙的石灰需要购买。
至于人工的费用,这是一分都不用出的。
他们村所有人都出自同一个祖宗,过年过节拜的是同一家祠堂,说起来都是同族本家,又是从外地搬来的,所以比其他村子的人都要团结。
在以前的年代,像建房烧砖这样需要许多人一起出力才能完成的事,都是这次我帮你,下次你帮我。
出这些工都是不拿钱的,不过主人家需要每天待两餐饭。
一般的人家都会好饭好菜好好招待,吝啬舍不得拿出好东西的人家,之后的几十年都会被人家说嘴。
不过90年代之后,经济发展了,外出打工的村民逐渐增多。
以前的模式就不合适了,现在都是拿钱办事,因为在本村,你不一定能找到专业可以挑大梁的师傅了,不过亲缘关系比较近的人家,都会免费去帮一些工。
万海燕家建房恰好就在这个时候,不管是料还是工,都需要出钱。
农村人这时候建房,没几个是不用借钱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