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布衣儒袍,腰悬玉牌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樊宓眼前。
此人目光如炬,长眉如柳,身如玉树,身形有些许模糊。
玉牌铭文“自省”
。
樊宓思索了片刻,随后认出了来人身份。
眼前这位读书人,分明是那七十二书院其中之一,牌匾为“克己复礼”
的思过书院山主,杨追思。
四圣中,孔圣曾言,人分五等,“庸、士、君、贤、圣”
,时间多数人都在第一,第二之间。
少数人才能跻身第三阶段的君子行列。
更少数人,能够成为万中无一的贤人。
至于那凤毛麟角的圣字,更无几人能得。
偌大个扶摇天下,也就只出了坐镇四文庙、十二学宫、七十二书院的总共八十八位圣人。
其中十二学宫大小祭酒、七十二书院的正副山主,除了修为极高之外,各自还拥有自己的本命字。
如同剑修的本命飞剑,武夫的本命拳,道士的本命法器,僧人的本命经文一般。
这些本命术法威力极大,杀力极高。
有的修士甚至能够依靠本命物完成越境击杀。
并非所有时间修士都有本命术法或是本命物。
有本命术法者,实力当提一境对待。
两人互相作揖。
“见过杨山主。”
“樊先生,别来无恙。”
儒衫男子转头望向一处,若有所思,“拜剑阁一役后,我与樊先生有数十年不见了吧。”
樊宓点点头,只是觉得眼前的杨追思好像身形飘忽不定,仿佛随时都会消散一般,而且他脸色苍白,好像刚经历了一场鏖战。
杨追思笑意盎然,随口问道:“樊先生游历扶摇,可曾得到破境契机?”
樊宓如实相告,“杨山主真是热心肠,竟然还要帮着樊某考虑修行之事。”
儒衫男子轻抚“自省”
玉牌,“天下一家亲嘛,应该的,应该的。”
似乎想到了什么,杨追思又问道:“本不该过问你们阴阳家的事,即便要问罪,想必稷下学宫的两位大小祭酒也已经问过了。
只是······天行有常,阴阳家暗地里做得那些勾当,可得有个度。”
樊宓正色道:“这是自然。
至圣先师尚且有一句‘随心所欲不逾矩’,樊某会确保自己与师弟,在规矩之中行事。”
那杨追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忽然想起一事,他问道:“阴阳家真要在鸿鹄州大行其道?”
樊宓抚须而笑,眼神玩味地看着眼前这位贤人。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鸿鹄州陆沉既是顺天而行,又是大势所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