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绥平伯府穷啊
她干脆利索地将账本往许熙面前一推:“这些你都给我算了。”
许熙目测了一下,现也就十几本账册,答应得也很干脆利索:“行,半个时辰内算完。”
又问,“来得及吧?”
古代字写得大,十几本账册看着多,其实也没多少内容。
“来得及。
不急,慢慢算。”
大夫人站起来,神清气爽,“我去看看你祖母。”
许熙说是用半个时辰,其实根本用不了。
只三刻钟的时间,她就把账算完了。
算完这些,她又把大夫人写在总账本上的赵家财产看了一下,现赵家倒是有田产二百顷,都零星分布在京城周边的几个县里。
除此以外还有铺子六间——她刚才算的就是这六间铺子的账册。
赵家除了这些田产和铺子,账目上就再没别的财产了。
一顷等于十五亩,二百顷就是三千亩田地,看上去似乎挺多。
但古代广种薄收,田地产量不高,创造的价值不大。
六间铺子做的是粮米生意,卖的就是自家田地里出产的粮食,生意不好不坏,收益一般。
放在普通的人家,有这样的家底子,就能过上很不错的日子了。
可绥平伯府是勋贵,为了撑门面,家里养了众多的奴仆。
每个主子不光要月例银子,每季做衣服打饰都是免不了的。
许熙用余下的一刻钟粗粗给伯府算了一笔账,不由咂舌。
每个月出去的月例银子,都得四、五百两。
这还不算满府这么多人的日常嚼用和按季添的衣物,主子们做衣服、打饰的花费,以及时不时要开的宴席费用,一年四季的人情来往。
这么一算账,许熙就替大夫人感觉头秃:入不敷出啊。
这时许熙不由庆幸伯府要分家了。
分了家,大房的主子就只有老夫人、赵元勋夫妇和她、赵靖泰五个人。
要养的下人也削减了一大半。
虽说田地铺面要分出一半甚至更多给二房和三房,但谱儿不用摆那么大,量入为出,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婚丧是最为花钱的。
二房有四个孩子呢,年纪都差不多,两三年的功夫都得成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