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堡李如松领兵一万据守抵御著力兔部的重重攻击,李如松指挥火器步骑配合,数次击退套部攻城,但本部也伤亡渐渐增多。
著力兔部下提醒小心明军支援,著力兔说道:“见李如松在此我也心有疑惑,我军秘密行进不会如此巧合李如松在此镇守,想来应是机密泄露已被明军知晓,如此的确有可能遭受明军援军夹击,不知宰僧那里情况如何?若就此退去将再难有此良机,李如松兵力不如我部,虽然据城坚守但只要在明军援军到来之前集中全力速破镇北堡,不仅可杀李如松,更可长驱直入再抢战机,我部机遇在此一战。”
随后著力兔命留一队留守阻击明朝援军,引主力大攻镇北堡。
从清晨战至正午,著力兔部见明军十分顽强,便将全部军力投入,随后麻贵及李如樟、麻镇领军赶至,著力兔大惊,李如松见状便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明军前后夹攻,著力兔引军败走,马孔英、杜桐领骑兵五千也赶至镇北堡会师,李如松令全军追击。
著力兔部逃奔许久,见李如松依然紧随其后,心生大怒,欲与李如松一决死战,随即号令集众反攻。
李如松亦迎面直击,两军相互冲锋,战作一团彼此僵持不下,直至马孔英、杜桐五千援兵赶至,明军自恃火器,更出车营大阵,几番轮射之下著力兔后队溃散,著力兔亦身负刀伤,随即径自撤离。
套部也在撤逃中也多有还击但不免慌乱,各自溃散,明军一路追杀,穷追不舍,杀敌无数,直追击至贺兰山下,著力兔领残部退出塞外。
自套部援军被明军逐出塞外后,哱拜惶恐万分,自觉已不能再死守宁夏便欲突围,于是召集部将商议,哱拜说道:“宁夏被明军重兵围困,塞外之兵不能救,我思考多日无计可施,只能拼死突出重围返归关外才有生机。”
土文秀骂道:“著力兔等人真是不堪大用,平日里自诩草原雄鹰,自视甚高,虽屡被明军阻于关外,但尚称兵强马壮这才与之结盟,许以重利,谁知竟如此不堪一击,白白浪费了我们那么多金银财宝,若是换做头领在塞外,早已突入关内屠戮明军了。”
但哱拜并不这么认为:“李如松、麻贵皆乃当世悍将,久闻其名,著力兔已被逐出塞外再难援救,此后明军必集中于围攻宁夏,我正好有此机会可与李如松、麻贵等人一决胜负。”
哱拜虽已过六十但仍身强力壮,骑射武艺不在壮年之下,此前虽对裂土称王恋恋不舍,如今情势紧急不得不选择突围保命。
哱承恩自知此时突围恐为时已晚,不免忧叹:“如今再行突围极有难度,明军厚集精兵猛将,准备万全,步步为营,我军也再难施行黄河反灌之计,除拼死一战之外再无其他可能。”
刘东旸见宁夏情势已到了危险境地,情绪自然十分激动:“事到如今置宁夏到如此境地,反倒无计可施,我等本为下级军官,三万营军也是因你体恤将士,能给宁夏官兵出路才愿追随,城外重兵包围,若全军拼死突围不成岂不全部命丧于此。”
此言一出,刘川白、张文学等将皆难再抑情绪,纷纷指责哱拜既无远谋,用兵无方,严斥哱拜种种罪状。
土文秀、许朝起身相劝,刘东旸狂躁不已,连声怨骂。
哱承恩喝止不住,原下级军官几乎欲拔刀相向。
哱拜听后不再客气:“大明法度森严,作乱犯上罪不可恕,若无心再战即便率众投降你等也难逃一死,事已至此若想活命只能听我号令,拼死力战杀出宁夏重围,明军兵力虽多我数倍,但多为虚张声势的弱旅庸将,我军战力不输明军,生死富贵在此一战。”
哱拜抄起大刀,扬言怯战投敌者斩。
宁夏诸将皆面面相觑,心存疑虑。
另一方面叶梦熊、魏学增、梅国桢正在为李如松、麻贵等人庆贺战功,梅国桢赞道:“诸位击破套虏,驱逐出塞,大显我大明天威,可喜可贺,本官自当为诸位向皇上请功。”
魏学增也夸赞道:“李如松、麻贵都乃将门世家,久镇边塞,熟知套虏习性,深谙战阵兵法,此战过后名动天下,待擒得哱拜收复宁夏便又立奇功,载入名将典册,可称东李西麻了。”
众将再度谢过。
叶梦熊下令:“哱拜失去强援必不再固守宁夏,铤而走险试图杀出重围,我军务必严防死守,逼其退回宁夏。
之后还是得需依魏督之法,再将黄河决堤浇灌,待其弹尽粮绝,军心慌乱辅以离间,使叛军自相残杀,水破城墙之时便是我军攻城之日。”
梅国桢提醒叶梦熊道:“城内叛军慌乱之时必有敌将向我军请降,勿要拿获斩杀,可使为内应,戴罪立功。”
叶梦熊不敢苟同:“叛军本为大明士卒,叛上作乱罪无可恕,即便戴罪立功最多免死而已,苟存于世也将受尽屈辱。”
梅国桢不欲多言,思叶梦熊过于耿直,便以监军之名下令:“宁夏叛乱,根本在于巡抚党馨严峻刻薄,贪权敛财,不知变通,才使军士哗变被哱拜所利用。
如遇请降之事由我决断,他人不可擅自处置。”
叶梦熊便不再与梅国桢争辩。
此时魏学曾谏言:“宁夏城防坚固无比,我大明所产火炮之中惟有一种可破坚城,但现下却在叛军手中,其余我军火炮均对宁夏难有成效,只得掩护杀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