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
“雨”
的冷想,它的工作量已有一千两百万言以上。
我已在媒体上吹了牛,而且也写出了它的一段引文《爆火五羊城》。
上帝终于生气了,他听到了我吹牛,于是说
“二月河你不可以吹牛,你中风吧!”
于是我就中风了。
《胡雪岩》是二月河
“贼心不死”
的余绪。
是我对我当初壮观激烈的情绪反应。
几年前我在北京开会,杭州市胡雪岩故居,想搞一部关于他的电视剧。
我想,他的本意中有
“扩大胡雪岩的影响”
为胡的故居发展旅游事业——要挣钱的意思。
他们到会上约我
“触电”
,也可给我一点儿钱。
我当时的想法,我不执笔,由杭州的薛老师(家柱)来作。
可以将我对胡的一点儿情绪寄托进去,我打算给希望工程,下岗工人,还有《红楼学刊》一点儿捐款,也可以借这事一并解决——这算是一点儿小私
“贪念”
罢。
——可以通过这个剧本一举办妥。
于是这事就办成了,现在的《胡雪岩》小说就是根据这个电视剧本改写出来的,仍是由薛家柱先生执笔。
它的大端,如时代背景,人文环境构思,情节发展趋向,人物个性质属,创作思路观念,是以我为主,如果谈文字工作,形象思维,自然以薛为主。
既然上帝这样安排,那是谁也没有另外的办法了。
台湾人是很会看书的。
如果台湾人看了这书,能够对这段时世的情态有所感悟与理解,从而能更多了解它的史实与人间情,就不枉了二月河的爱的情结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