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两个儿子胡亥和扶苏夺位,胡亥作为第一位夺嫡的胜利者,和他老爸那制度一样为天下后世垂范。
所以每一代皇帝上台,考虑的“最大最大”
的政治是两件事,一件是“死了以后怎么办”
——一登极便修陵墓。
因为他晓得“富有四海,贵为天子”
,活着的荣耀权势是铁定了的,死了之后到地下,也要和活着“差不多”
,这么着才能叫“永远”
;第二件是选继承人。
这件事可就复杂许多了。
这不但是“死了以后怎么办”
,还有一个“活着时候的安全感”
的问题。
如若这皇帝只有一个独生子,那就别无选择。
哪怕这小子是混账王八蛋傻瓜白痴,也是“自家儿子”
,定死了的太子位子是要给他的。
儿子多,这事便麻烦了,选谁来当太子,怎样选,几乎是每个皇帝都头痛的事。
大致上有三种传统的做法:立嫡、立长和立贤这三种。
“立嫡”
很简单,哪个是“正宫娘娘”
生的便是哪个;“立长”
也简单,哪个儿子年纪最大——一般而论,岁数大一点,社会经验多,统治术也熟练一点——就是哪个。
“立贤”
最好,这谁都知道。
但那是对天下、对治理臣民而言。
对皇帝,对宫廷安定,对朝局稳定,对大臣们来说,立贤倒是一件最麻烦最可怕的选择。
都是龙子凤孙,谁贤?谁不贤?投准了票固是一步登天,一旦投错了票,新君不是你当初选的“贤”
,这辈子还得了?因此“立贤”
这话,不过说说而已,皇后只要有儿子,别的人休想染指。
因此我看史书,常有皇帝生时“天日之表”
、“红光满室”
诸话头。
说不定便是当时舆论宣传的导向呢!
历代就是如此。
汉代立太子,除了太子,皇帝的其他儿子裂土封王。
刘邦他这样想——给儿子们一个“国”
这么丰厚的待遇,各自都去过“独立”
生涯,就不会去觊觎太子的皇权,谁料不久就闹出“七国之乱”
,同是王,一个爷娘祖宗,没鼻子没眼打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