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佛教在我中华大地弘传的两千年历史,就是佛经所传述的理体法身与佛像所呈现的艺术化身之间,互相印契,互相显发的历史。
佛像艺术,犹如纳藏大千世界的一粒沙尘,或似开敷庄严法界的一瓣花叶,既聚结道体,具福田之广;更包蕴禅心,兼慧海之深。
然而近世以来,佛像艺术衰落了。
与前代的顾恺之、吴道之、贯休、李公麟诸辈梵画圣手比较起来,现在已经鲜有能够启发世人断疑起信、灭痴破闇,帮助见闻者清净宿业、同登佛地的佛像艺术上乘之作了。
可是鲜有不等于没有——据我所见,至少还有一位当代的佛像艺术大师,其作是称得上“禅画”
的。
其为谁也?月照上人!
在本书留给我的宝贵篇幅里,我不用为月照上人多作介绍了。
这里只就月照上人的作品何以称得上“禅画”
的问题,谈两点我的看法,以求教于佛学及艺术领域的方家。
我认为,禅画,禅画,必须具足“禅”
与“画”
这两种要素,方能圆满成就。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就是一幅真正的禅画,是“看禅有禅,看画有画”
,同时又是“禅在画中,画在禅里”
的。
欲认识月照上人的禅画,且容我学一回“野狐谈禅”
,从上人之“禅”
说起。
作为佛像的绘画者,首先应该具足对佛、菩萨形象的正知正见。
“佛”
其实只是一个名字罢了,“他”
的真实所指,是我们人人心中都具足圆满的平等觉性。
“佛”
本来是无“像”
的,不可以音声求,不可以形相求,所以《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里,“如来”
即佛法真理——佛陀所亲证的平等智、平等觉之代称。
佛、菩萨的形象,归根结底也是“相”
,但其施设的目的在于“设教”
。
虽然佛法真理是“言语道断”
,不落言筌的,诸佛之身亦离诸言说,随机应现,无有定相。
但因众生颠倒执着,分别心重,佛无形象,众难归投,心无所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