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人丁的“丁”
谐音,拆开来又是“火”
与“登”
,人们便觉得,此物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因此古人在门前、院子,常常都挂着灯笼——除了照明,亦取吉祥之意。
家宅门前挂着大灯笼便称之为“字姓灯”
。
“若是字姓灯,那便该写‘宫’字才是,这家乐馆是宫八声开的。”
瑞彩说着便拉着笑笑进了门。
进门之后,便是一架古老的云母石屏,屏风上老松鳞皴,石『色』幽暗,仿佛风雨晦暝。
松下有两人执琴而坐,大概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
笑笑心下更加纳罕,方才门前无人招呼也便罢了,此时已经进了门,竟也无人前来引领。
两人绕过屏风,笑笑先倒抽了口气,虽然已经想象到这个院子定然与众不同,却不想根本就没有院子——眼前居然是一片竹林。
瑞彩道:“我第一次来也唬了一跳呢,居然进门来就是林子,”
说着指一指旁边的石碑,“这里就是淇园。”
听瑞彩的口气,此淇园似乎比那卫国的淇园还要着名,笑笑看那石碑上也不过写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这两句诗如今映着整片竹林,倒叫人立即想起后面的内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竹林深处已经有琴音传来,笑笑道:“看来演出已经开始了。”
瑞彩微微一笑:“这里一天到晚都有琴声的,即使没有宾客,那些弟子们也是终日练琴的。
当然不仅是古琴,亦有那箜篌,笙箫,阮咸……”
正说着,就有个穿绿衣的童儿走过来,冲两人行了个礼。
瑞彩便将自己的两张帖子递给了童儿,又向跟随自家的两个丫头摆了摆手,让她们回到门前去等着。
这里的一张帖子就只代表一位客人,连贴身的下人也不得跟着。
笑笑看看那绿衣小童,只觉得“松下问童子”
里面的童儿便该是这副样子。
“我只好奇你这帖子是从哪里得来的。”
笑笑问。
“有专卖戏票的铺子,各种乐馆戏院的票都卖的,只是这淇园的票最贵,买别家的票,是带着银子去,买这里的票是要带着金子去的。”
瑞彩笑道,又见笑笑手中还拿着那一束莲蓬,“这些莲蓬竟忘了让丫头们拿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正拿着也不沉,味道也怪好闻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