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个妇科号,进去却不问病症,而是拎着卫生巾问东问西。
医生也没有不耐烦,而是认真说道:"这个比例没有说错,早在前两年,国内就有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过研究。
月经带的确是存在很多问题,卫生巾的话我们也在推广。
不光是你来,平时有些妇科病患者来,我都会这样劝。
每个月多花的几毛一块钱,某种意义上是女性的疾病预防费用。
"
李红梅拿着卫生巾去油田医院,也得到了大差不差的相同结论。
李红梅"蹭"的一下站起来,质问油田医院的医生:"这么严重的事情,怎么不见你们往上汇报呢!
?"
得亏是钱晴跑了一趟南方,把事情上了心,不然她还不知道女同志每个月的那点事还要有这么多隐患。
油田医生有点无奈:"说了也买不到,咱们国家前年才引进了一条生产线,去年也就是将将走向市场。
产量不说,很多人根本不接受,来我这里的病人我也劝过,但这东西又不是处方药,我还能逼着人家花钱买吗?"
油田内部多是双职工,很多家庭又不是负担不起,即便如此很多妇女也不愿意,来看病就是让医生开药,一说起来用卫生巾就拒绝,她一个医生能怎么办?
李红梅猛地抬头:"那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
工人们对这个东西陌生,觉得别人都不用,自己要是用了就是额外支出。
我们要把这种思想扭转过来,现在大家并不是买不起一块钱的卫生巾,而是意识不达标,那就应该推广,开会,把好处宣扬出去。
大家都用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东西的好处了!
"
再来找钱晴的时候,李红梅已经写好了往厂里和妇联递的会议申请。
"小钱啊,这次真的是感谢你,要不是你说起来,我这个老古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
"等到过些天,妇联那边应该就会开始组织在油田各厂区做宣传会议。
厂里应该也会让供销社进一些卫生巾供大家购买。
"
李红梅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钱晴进了一批卫生巾她是知道的,但厂里直接告诉她,宣传之前就要让供销社备货,免得大家一窝蜂都去买再买不到。
这么一算,怎么看都是钱晴忙前忙后竹篮打水了。
钱晴半点不在意,别说她本来就没多少货,供不上一整个油田的卫生巾,单就她本来的想法来说,她也没打算把卫生巾的生意全垄断了。
新的产品上市,毕竟是要让很多人接受,这个过程她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到。
必须要让厂里参与进来,但参与之前钱晴就预料到,厂里肯定会让供销社加大供货。
这样也好,供销社也卖货,钱晴也卖货,谁卖的好就各凭本事。
而且油田之外还有很大的市场,油田里的工人先用上了,外面多少也会受到影响,那到时候她的货不就有地方卖了?
"没事的,李主任。
"
"我都想好了,等我的衣服店开张了,我这批货就打算送,不打算卖。
"
李红梅有点讶异:"那么多,都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