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阳问了句:
“你们所有社论选题都要经过这个会议吗?而且,这个会议似乎也没有明确决定哪些题目第二天要上啊。”
因为他觉得当天的会议似乎就决定了第二天刊发芝加哥治安情况下降的社论,而该报每天刊发3篇社论。
至于“社论版对页”
的说法他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丑国大报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安排社论、来信和评论,《纽约时报》是这一风气的始作俑者,《大西洋城日报》也是如此。
“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就各类选题产生一个意向性的意见,就一些有意义的选题提些建议,同时大家可沟通信息,讨论未来的选题线索。
原则上所有社论都会经过这个会议,会后,主编会根据会上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通知大家确定的选题。
对一些重大的选题,主编还要请示发行人甚至集团公司。
有时即使不开会,如星期五,主编也会与各委员联系,就某些选题随时做出决定。
选题一旦确定,评论员或专栏作家即投入紧张的写作阶段,我们要求下午4时截稿,社论必须在这之前完成。”
对方这样回答。
他继续说:
“社论委员或评论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管一块领域。
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的领域负责,保证就某些热门话题及时做出反应。
社论是否正确,得看它们是否对社会有益。
社论部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公众的利益表达我们的意见。
我们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做法会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不管他是政府还是大公司。
这样做当然会引起不满,有时还被起诉,但我们很少输。”
对方的一番话,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芝加哥论坛报》似乎并没有存在于麦考密特上校主政的阴影之下,好像是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离状态。
《芝加哥论坛报》不仅是当地最大报纸,也是丑国整个内地北方地区的最大报纸。
就发行量而言,它长期排行第七,地位稳固。
20世纪末21世纪初,《芝加哥论坛报》的发行量就达74万多份,全国排行第七。
在它之前依次为《华尔街日报》、《今日丑国》、《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那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销量193万多份,《纽约时报》才排第五,销量114万多份。
后来前六名报纸次序不断变化,2001年的次序为《今日丑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每日新闻》,《芝加哥论坛报》仍居第七位。
全国范围内,除东部纽约、华盛顿两市和西部的洛杉矶这三个城市的报纸外,《芝加哥论坛报》无人可与攀比。
就广告而言,该报的年广告额达7亿美元,也大大超过波士顿、底特律、费城等大都市的报纸。
该报的星期天刊排名更加靠前,长期处于全国第四的地位。
打开这份报纸,会发现该报的一些特点:一是容量很大,每天的页数仅次于《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
二是所有板块的首尾页都是彩色,但几乎所有内页都是黑白版,说明其用色还是很谨慎的,尽管该报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三是广告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