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形币一般都有铭文,铭文的内容主要以当时的地名为主。
目前所发现的铲形币中,以“安阳”
为铭文的最多。
这种货币可能是三晋地区所铸造和主要流通的,但是它的流通范围非常广,在三晋之外的很多地方也出土过这种货币。
这一时期,同样流通非常广泛的还有刀形币。
刀形币是齐国的货币,因形状酷似刀鞘,故称刀形币。
战国时期,齐国的商业非常发达,因此它在货币铸造方面比较领先。
刀形币的来源应该也跟铲形币差不多,最初这一地区可能是以刀鞘为交换媒介的。
对出土的刀形币进行金相分析之后专家发现,刀形币不仅外观酷似刀鞘,而且金属成分也跟当时的刀鞘成分一致。
战国时,齐国铸造钱币的地方很多,但是,这些不同铸造地所铸造的货币却都有一个统一的铭文——“齐法化”
。
其中,“法”
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标准,而“化”
可能就是货的简写。
“齐法化”
就是齐国的标准货币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刀鞘有“合六而成规”
的说法,有意思的是齐国的这些刀币也可以“合六而成规”
。
战国时代,刀币已经非常成熟,由于它适合存储和流通的特点,刀币迅速成为那一时期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管子·轻重篇》中有一句话就说出了刀币在人们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黄金刀币者,民之通货也”
。
刀币虽然是齐国的标准货币,但是它的影响范围却不仅限于齐国。
据出土文物推测,位于齐国西北部的燕国也通行刀币,只是燕国的刀币是以“明刀”
作为铭文的,而且造型也没有齐国的刀币那么精致。
贝形币是楚国的流通货币,因为外形酷似贝壳而得名。
我们前面说过,贝币的历史非常久远,从夏朝开始就有了贝币,但这时的贝币跟最初时候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时的贝币采用的不再是天然贝,而是把铜铸造成了贝壳的形状。
贝形币被称为“蚁鼻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