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那可是整整40万人马,就是一个个站在那里任秦军砍杀,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杀完。
若是在动手之前被他们察觉而有所防备并奋起反抗,秦军大营必定会乱作一团。
于是,白起下令,趁着赵军还没有丝毫防备,将他们驱赶到阳谷方向。
而在此之前,秦军还从这些俘虏当中,找出240个不满14岁的人。
他们是幸运的,因为白起决定不杀他们,但是他们也是不幸的,白起为了震慑赵国,决定让他们观看秦军屠杀赵国俘虏的全部过程。
于是,秦军将40万赵国俘虏分为10个大营,让10个将领分别统领,同时还调拨了20万秦军负责维持治安。
白起为了不引起俘虏的怀疑,还下达了一份假的诏令,让他们准备好明日接受秦军的选拔,凡是合格的人,都会被充到秦军的军营当中,不合格的人,都会给予路费,遣返回到赵国。
赵军俘虏深以为然,以为白起是大仁大义之人,却不知这份假的诏令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杀机,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地底无尽的黑夜。
这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山风呼号,如同地狱的召唤;野地浮动,恰似生命的传说。
秦军将10个大营的俘虏集中驱赶到了一个山谷,继而分兵堵住谷口,再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燃的木柴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地砸将下来,直到这时候,赵军俘虏还以为今晚可以美餐一顿,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可惜,等待他们的却是如暴雨般砸来的山石和火种。
此时,赵军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根本无力反抗,大部分要么被柴火烧成焦尸,要么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地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摊肉饼,偶尔有几个强壮些挣扎着爬到山上的赵卒,也迅速被山顶的秦军杀死,并扔回山谷之中。
整整一个晚上,秦军数十万大军都如同疯子一般杀红了眼,黑夜见证了人性的丑恶。
第二天,天空忽然飘下了瓢泼大雨,似乎是对数十万亡灵的沉痛哀悼。
但愿死者安息,但愿那一切鲜血和罪恶,能够被冲洗,能够被原谅。
汉代扬雄就长平之战的坑杀事件,就发出如此感慨:“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白起冷峻的外表下,是颗冰冷的心。
似乎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已然完成。
不管是骂名还是功名,都留给别人去评说。
此时秦军每一个士卒,都将发红的眼睛期待地看向了白起。
那40万人头,便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军功爵位。
白起看着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冲向了尸山血海,尽情享受着“丰收”
的喜悦,白起还戏谑地称那些头颅堆起来的山为“白起台”
。
40万无头的残尸,没有人去掩埋。
此后方圆百里之内,无论人畜都不敢有丝毫逾越和靠近,那里,常常听见有人哭泣,或许是那些孤魂野鬼为无家可归而伤感,或许是那些春闺梦里人在绝望之后的哀嚎。
直到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还能够看见漫山遍野白骨森森的景象。
为了安抚他们的亡魂,唐玄宗亲自致祭,命高僧设水陆法事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并将该谷命名为“省冤谷”
。
除此以外,唐玄宗还为他们收骨、筑坟,并在该地修建了一座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
,以祭奠那40万悲凄的孤魂野鬼。
此后长平之地便流传着一个传统——当地的官吏,无论是哪朝哪代,哪种级别,每年春秋时节,都会代天子到此致祭。
一直到今天,还残存着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赵括夫妇的塑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