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轩亲领郑军二万余人,战船二百余只镇守;在澎湖沿岸,凡属可登处,筑短墙,置腰铳,环二十余里为壁垒;澳外以炮船列阵,岸上有大炮支援。
郑军大炮船共二十余艘,每艘之上有三、四千斤红衣大炮一门,熕二十余门,铳一二百门不等。
十六日,郭络罗将军指挥,满水军先锋蓝理等率七支战舰,直冲郑军水阵。
刘国轩船队迎战。
时南潮已发,郑军四面合围,施将军亲督帅舰,援救诸将,“流矢伤目,血溢于帕”
。
我军退兵,刘国轩也因军中缺粮而不追。
自十七日至二十日,施将军将清军集结于澎湖罩屿,并为一举攻克澎湖做了充分准备。
其间,他严申军令,赏罚分明;克取虎井、桶盘屿;亲驾小船,细查地势;命以“老弱骄兵”
计,不断擂鼓,佯装登岸势,迫使守卫炮台郑军不敢助战,刘国轩兵势益孤。
二十二日晨,施琅鼓动全军说:“今日之行,期在必胜!”
命兵分二路,各由五十支战舰组成。
东路为奇兵,准备夹攻;西路为疑兵,牵制郑军。
又命五十六支战船分为八股,每股七支,再分三层。
施将军居中督战,下令直冲郑军船阵。
刘国轩倾全军抗拒。
是役,炮火交加,声如雷吼,烟焰蔽日,咫尺难辨。
。
我满汉将士奋勇争先,拼死交战,鏖战终日,大获全胜,攻取了澎湖列岛。
以杨德为首五千余郑部官兵倒戈归降,余者全部被歼。
刘国轩仅以大、小船三十一支败归台湾。
满水师副将博和托、副将杜度及汉水师总兵官朱天贵、游击郑邦试等三百二十九名将士阵亡,另有伤者一千八百余名。
……”
整整半个多时辰,将收台前后讲了个清楚,亏的这李光地不仅吐字清楚,还伴着凯旋令的音乐读的抑扬顿挫,使得所听者如身在战场。
小胤禟坐的地方正好背对着正位,柏姐也不得一睹圣颜,只听到一个气量充沛,精神十足的男性声音说道:“施琅你筹划周详,调度有方,实乃我大清柱石。”
又道:“郭络罗老将军勇冠三军,威风不减当年,此次攻台协助施琅立有大功,更打出了我满族水军的威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