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在开创之初,这种制度曾经扫荡南北,打下天下;可在见识过中原的繁华之后,八旗子弟便安于享乐。
在康熙朝时,八旗兵已无从龙入关之勇猛。
平三番之时就已不可大用。”
欧阳振华越说越激动:“皇上走出皇宫去看看吧。
二百多年下来,如今八旗子弟不过是凭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不过只是一群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罢了。”
“臣附议。”
岑春煊答到。
“老臣亦以为如今八旗子弟不可用。”
李鸿章如是说。
“看来你们还不了解朕呀,如果不这样说能同意吗?”
光绪说着用手指了指西边:“你们不怕砍头,那朕也给你们交个心。
你们只管用心去办差,子安你将新兵要求写成章程公之于众。
一个月后朕将亲自己考教八旗子弟,只有当他们不能过关之时,朕才有有借口呀。
朕名义上是皇帝,可处处受到太后制肘。
要是没人她老人家的同意,我们什么事都干不成。
所要朕要借口,要他们给朕借口。
我们就像是在黑暗的悬崖上行走,一步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朝堂之内,朕尽力周旋,朝堂之外朕只能仰仗少荃。
当前国家如重病沉屙之人,只能慢慢调理,万不能急火猛攻。
所以朕要从这军校开始,为这个国家种下腾飞的种子。
诸位拜托了。”
说完,光绪深深的鞠了一躬。
此时的光绪已经不考虑这些人是否能忠诚于他。
他此刻心中想的就是,最差的不过是提前去瀛台,国家依旧按历史走下去,还能怎样。
李鸿章四人跪倒脚下:“臣等定不负皇上重托。”
“都起来吧。
负了朕就负了吧。
记着,别负了这片土地,别负了这天下。”
光绪收拾好情绪:“云阶,钱粮之事若户部不足,就直接来找朕。
李卿留下,其它人跪安吧。”
等其它人都出去了,光绪悠然问到:“坐,朕开门见山吧。
朕欲将北洋讲武学堂迁至京城,做为新军基础。
卿可愿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