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镗山被江淮军旧部截住,全家于乱军当中不知所踪。
破虏军第二、第五两标阵容迅速壮大,除了江淮军残部,很多义军慕名而来。
其中不乏一直在山中与北元周旋的硬汉子,也有很多人打着趁乱世捞取功名的算盘。
对于来投靠者,萧鸣哲一概接纳,但是严格按照是否当过大宋正规军的标准,将他们分成了主力团和预备团两个部分。
每个团都加派了破虏军老兵去整编、训练。
杨晓荣的胞弟杨晓光被临时提拔为预备团团长,看见苏刘义带着两个团人马冲进了城去,自己这边却没有任何命令传下来,心中痒得受不了了,偷偷蹭到两位统领身边,讪讪地跟萧鸣哲打了个招呼,央求道:“萧将军,怎么就派那么点儿人马入城去,弟兄们手正痒着呢!
要不?我们几个预备团也拉出去锻炼一下?”
“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杨晓荣竖起眼睛,怒骂。
他这一骂,萧鸣哲反而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拦住他的话头,低声商量道:“小杨将军说得也有点道理,几个预备团一直跟在主力身后观摩作战,没正式上过场。
眼下战事已经接近了尾声……”
“萧将军,别让他们添乱了。
预备团整训没结束前,千万别拉上去!”
没等萧鸣哲说完,杨晓荣使着眼色回答。
转身,对着杨晓光继续呵斥道:“才几天,翅膀就硬了。
训练科目完成了么?想冲上前是不?下次攻城,你带着预备一团打主攻!”
“打就打,有什么了不起的!”
杨晓光小声嘀咕了一句,不敢跟哥哥顶嘴,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看着他的背影走远,杨晓荣摇摇头,脸上露出了怒其不争的神色。
“杨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鸣哲低声问道。
对于这个两度救了自己性命,一肚子坏水的杨统领,除了感激外,他心中还带着一股说不清楚的感觉。
有几分是佩服,几分是敬重,还有几分无奈和不满。
杨晓荣就是这样一个人,遇上好机会,好上司,他可以成为一个名将,一个英雄。
若运气差,他就是个汉奸、混吃等死的废物。
初入破虏军时,全军上下将领没人瞧得起他,萧明哲是个涵养好的读书人,虽然心里也对杨晓荣颇有成见,但平素交往却从不以白眼相待。
所以杨晓荣后来才和他推心置腹,什么想法也不瞒他。
此刻,见萧鸣哲一脸茫然。
杨晓荣笑了笑,跳下战马,吩咐随从摆开一张地图,指点着上边广南西路各州县,低声分析起了眼前形势。
几个亲兵见主帅有要事相议,自动围成了一个小圈子,将不相干的人隔离开去。
圈子内,杨晓荣指指点点,不停地说着什么。
萧鸣哲开始听着还诧异,反驳,到后来连连点头。
“我哥又安排大战役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杨晓光远远地看着,自言自语道。
“萧、杨两位将军,不争功,不图利。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就开始筹备下一场,怪不得一路上势如破竹呢!”
预备二团代理团长,从苍悟山中走出来的民军首领周世超佩服地想。
谁也没料到,此刻杨晓荣和萧鸣哲讨论却是另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激烈程度却丝毫不亚于眼前战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